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固废企业如何找到二次增长曲线?

时间:2024-06-03 11:43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薛涛

评论(

面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行业和企业该如何生存与发展?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在今年初的“(第十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E20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院执行院长薛涛,综合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固废企业深入解析了三大方向的机会与风险。具体可见下文,欢迎留言交流。

核心观点

1、未来,行业和企业该如何生存与发展?综合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建议是:弄清楚自己是谁,在坚守自己优势,包括资源、技术、资本、地域等优势的基础上,去进行业务延伸,探索企业的二次发展曲线。

2、我们是环保公司,同时也是公用事业公司,未来甚至就是投资运营公司。所以我们同时涉及到两个“圈”,一个是市政公共服务,另一个是环保治理。这是我们的优势区域,所以我们二次曲线的延伸也一定是以这两方面为基点,围绕重资产投资运营、寻找强预期有长期收入的商业模式做文章。

3、有些领域从“不能做”变成了“能做”,是因为其中的政策、产业和技术变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技术的突破是支撑并强化业务经济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够判断这种蝴蝶效应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核心能力之一。

4、从电价体系来看,不要一味地抱怨制度,制度自然会有它的缺点,但是福祸相依,正是制度带来的很多红利才让我们的产业不断迭代。

5、垃圾焚烧企业不能只会做静脉产业园,动静脉一起抓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未来一定会有企业家在这个方面实现突破。

6、分析供热领域的商业探索,从最早的存量点对点的分散,到存量园区的热能替代和集中服务,最终大家可能还要思考,企业是否可以做到以垃圾焚烧热源为基点,主动参与到整个工业园区的招商并最终承担起新增用户群体的能源管理服务?

7、一定要定位自己是环保企业吗?不一定。升维来看垃圾焚烧企业其实属于公用事业的投运企业,当然不仅限于环保。理论上说,我们完全可以把自身投运能力迁移到市政领域的其他版块,包括能源。

8、很多环保企业在很多城市有项目公司和团队,在长期的项目运营中跟当地政府形成了非常好的关系。当这个城市出现一些节能和新能源服务的机会,我们的环保团队或可以多干一点、多学一点,把一些小投资项目抢下来,让这些碎片化的机会凑成盘里的羊蝎子肉。

9、现在各城市对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端社区供热会成为重要的节能和新能源试点。这部分的付费能力也相对较强,长江沿线地区的新增市场机会可重点关注。

10、在“3060”的机遇下,环保企业在从市政环保走向更广阔的市政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特许经营作为一件趁手的工具,会帮助更快穿透和进入大部分的细分领域。在此期间,企业会面临着从运营走向经营的变化,在经营中也将承担更大的不确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这对国企的管理制度也是一个挑战。未来,也许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模式会是一个新的解法。

上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未来,行业和企业该如何生存与发展?综合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建议是:弄清楚自己是谁,在坚守自己优势,包括资源、技术、资本、地域等优势的基础上,去进行业务延伸,探索企业的二次发展曲线。(链接:薛涛:想站在未来看现在,要会站在过去看过去

在论坛上,上海环境的王瑟澜总(链接:“乌卡”2.0时代 上海环境跨越S型曲线正积极开拓“和合与共”新生态!)也谈到了在曲线中生存。那么,怎么找到二次曲线呢?

01回归思考本源  三大方向或成未来机会

这需要我们回头思考本源的问题——我们是做什么的?

1717386702368365.png

我们是环保公司,但同时也是公用事业公司,未来甚至是投资运营公司。所以我们同时涉及到两个“圈”,一个是市政公共服务,另一个是环保治理。这是我们的优势区域,所以我们二次曲线的延伸也一定是以这两方面为基点,围绕重资产投资运营、围绕强预期有长期收入的商业模式做文章。

1717386786544474.png

我们大概总结了三大方向:第一类是环保方面的投资扩张,包括工业领域的环保服务和农业领域,尤其产业化后的农业环保服务,这是服务职能相关性。第二类是和公司现有业务产出有紧密关系的资源化探索,比如说地沟油、炉渣以及焚烧余热等,这叫自主业务的相关性。第三个方向是考虑商业模式相关性。

三大变量催化下的蝴蝶效应  部分“不能做”的领域变成“能做”

1717386815121330.pn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