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9 09:1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晓佳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进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方案》为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验收时间和目标。
事实上,垃圾要分类,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十几年,但始终收效甚微。从“鼓励”到“强制”,真正用效果说话,这给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挑战。46座先行城市是否能完成目标,如何完成目标?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中国固废网了解到,宁波、苏州、广州、北京等省市,以及相关环保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前端如何分?垃圾分类 “以人为本”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曾借用管理学上“木桶效应”理论,简要分析了习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的指示。他认为,“以法治为基础,说明法治就是垃圾分类这个木桶的桶底。垃圾分类是一项典型的社会治理工作。木桶的长板是政府主导、资金保障、顶层设计、基层创新,最短的短板毫无疑问是全民参与。另外各板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还有不少裂缝。这样的木桶显然盛不了太多水,也就是说我们垃圾分类的整体成效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很高,成效提高的进度不可能太快,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主要取决于我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的普遍程度。”
“在普及教育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背景下,垃圾分类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和媒介物来实现和推动落地。”北京虹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保东在接受中国固废网采访时表示,分类是一种理念,追根溯源,人是最关键的分类源,垃圾分类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考虑后期的追踪连续性。
虹巢环保即将推向市场的“智能环保垃圾屋”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民众垃圾分类良好观念和习惯形成之前,用专人分类模式解决问题,使垃圾分类变成一个完全可控、指标清晰的管理问题。崔保东介绍,智能环保垃圾屋将“智能”与“人工”完美的结合。
虹巢智能环保垃圾屋
在虹巢智能环保垃圾屋的试运行小区,中国固废网一行亲身体验了垃圾屋的作业流程。居民可以根据需求,通过RFID标签或手机扫码等方式启动设备,获取一张绑定个人身份的二维码,将其粘贴在垃圾袋上,垃圾屋通过识别二维码,自动打开投放口,居民将经过简单干湿分类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的投放口即可,操作方便,且能为后续全流程管理建立联系。此外,投放口根据后台设计,几秒钟后会自动关闭,减轻了拾荒人群带来了管理压力。
“人是主体,要求他把垃圾分类分到多细,就能分到多细,但现阶段需要的是引导,以及前期的专业人力投入。” 崔保东介绍,在居民完成简单分类后,集成有容积传感功能的缓存箱实时将垃圾积量推送给分类员,分类员根据储蓄情况决定处置时间。分类员在居民简单分类基础上,做资源化分类作业。智能环保垃圾屋设有可移动分拣台,分拣台集成称重、拍照、扫码功能,为后续进行对应到具体用户的奖惩管理手段,提供管理依据和基础。这些环节完成后,基本做到了垃圾的前端完全细分类工作,使得更大部分可回收垃圾从前端环节就直接进入回收体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清运网络的压力。
虹巢智能环保垃圾屋内设置的分拣台
崔保东告诉中国固废网,通过这个智能环保垃圾屋,可以掌握:谁在什么时间,投放了什么垃圾,是否进行了分类,以及垃圾产生量等等信息,实现对垃圾分类前端、后端的全追踪。真正建立居民绿色环保档案,为管理者后期进行教育,以及建立奖惩制度提供抓手。同时,系统能够实现对垃圾各项指标数据的积累,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未来垃圾分类产业中的应用积累宝贵资源。
在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方面,目前浙江已经做了很好的实践,在农村完善源头追溯制度,对每个垃圾袋进行三级编码,一级代码为垃圾分类号,二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区号,三级代码表示户主代号,实现垃圾“见袋知主”,便于监督考核;一些地方建立计分奖惩和责任包干制度,村卫生保洁员每日对村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检查;一些地方开展村对农户垃圾分类评优,建立“笑脸墙” “红黄榜”公布结果。
崔保东表示,“智能环保垃圾屋”也将全面推向市场,目前在河北、南宁等地已经有试点小区准备投放,相信虹巢模式的推进,也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很好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
垃圾分类后去哪里?追求资源化、减量化
垃圾分类最终追求的是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有效促进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利用。那么垃圾分类之后去哪里,也是重点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说的就是分类处理系统各个环节必须要配套衔接,形成高效顺畅的系统。刘建国认为,“四分系统”关键在一头一尾,即分类投放和分类处理。
据报道,当前,我国90%以上可利用的废弃物被填埋或焚烧掉,而要实现再生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各地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多年,但基本仍处于从垃圾箱“直奔”处置场,无论焚烧还是填埋,最终全部“大锅烩”的状态。虹巢环保从垃圾处理的前端和后端考虑,提出了“三网融合”模式,即互联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网、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网。通过互联网衍生出业务工具,规范整合“城市垃圾回收网络”。虹巢智能环保垃圾屋将这种模式很好的应用起来,前端居民完成初步分类,再由分类员进行细分类,之后分类员按资源企业要求标准,将分拣后的资源物放置进相应的回收箱,剩余不可回收部分至于底层,垃圾箱清运人员定时将这些不可回收垃圾收走。
编辑:李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