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30 09:03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刘琪
概况
上饶信州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以招投标形式购买软件服务,由项目公司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18年4月启动建设。
建立上饶信州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一套,满足生活垃圾收运、转运、处置各环节业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日常道路保洁、公厕保洁、环卫巡更等环卫日常业务的智能化监管,并满足量化作业考核、综合统计分析等决策支撑需求。从而实现环卫日常业务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并为环卫业务经费的测算提供客观依据,便于决策。
项目亮点
1. 装备智能化
引入智能化终端设备(如车载一体机、车载视频、考核APP等),通过及时、高效、充分的信息获取,规范、有效、科学的信息利用,实现了环卫可视化监控和智能化决策,让环卫管理更加智能。
2. 管理标准化
按照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规范,采用集中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方式,建成上饶信州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
3. 平台智慧化
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支撑生活垃圾从源头到处置终端的全过程监管,系统管理道路保洁、河道保洁、公厕保洁等日常环卫工作,实现整个环卫业务流程顺畅运行。
实施效果
1. 社会效益
创新了市容环卫管理新理念,为信州区环卫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树立了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新形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环境效益
强化了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有效改善城市市政市容环境,尤其是社会公共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3. 经济效益
降低了环卫车辆以及人员在内的日常管理的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准确、实时的数据汇总,为经费核拨、投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图 5 上饶信州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
6.苏州市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
概况
苏州市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由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牵头,于2018年6月启动建设。本平台主要建设有以下9个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回收服务一张图、用户信息查询、上门回收服务、综合监管、权益资金管理、积分商城、多维度数据报表、后台管理。
至2018年底,注册用户达到10万人;2019年底,平台注册人数超过30万人。通过垃圾分类项目运营,预期全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垃圾量达到11205吨,减少垃圾处理投入280万。通过对高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利用和厨余再生肥料产生的经济价值,每年将新创造经济效益320万元。整体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
项目亮点
1. 创新地把GIS、GPS、云计算、物联网、RFID、视频监控、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用于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中,开发完成“互联网+垃圾分类”信息系统。将海量的垃圾分类动态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图、文、表一体化的动态结果展示,“量体裁衣”的信息化理念贯穿每个功能的设计,实现技术和业务的无缝融合。
2. 开发出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设施一套,源头减量80%,生产的肥料符合肥料标准,单位处理量综合能耗≤0.25kwh/kg(湿基),就地处理设施不产生二次污染。
3. 互联网+垃圾分类APP,平均每年产生预约记录150万条,大件垃圾采集数据90万条,可回收物数据120万条,考核数据190万条,考核误差保持在3%以下。
实施效果
1. 社会效益
改变原有的可回收物回收模式,更多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建设高效、持续的垃圾分类回收新生态。在招收垃圾分类指导员、督导员过程中优先解决超龄环卫工人、贫困人员及50-60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响应国家精准扶贫。
2. 环境效益
预期第一年实际参与居民突破2万户,将回收670吨纸、502吨塑料、502吨金属、550吨玻璃、100吨织物、8623吨厨余垃圾及246千克废旧电池及废旧灯管。节约的用电量848W,节约木材1340m³,减少的土壤污染255600m³,相减少的水污染23302m³。
3. 经济效益
全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垃圾量达到11205吨,减少垃圾处理投入280万。通过对高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利用和厨余再生肥料产生的经济价值,每年将新创造经济效益320万元,整体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
图 6 苏州市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
7.武江区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项目
概况
本项目服务范围为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洒水及清洗保洁,园林绿化区域清理保洁,牛皮癣、乱涂鸦的清除,垃圾收集及清运服务,垃圾收集容器管理,环卫设备设施管养,公厕管理,中转站管理,河道(水域)打捞清理保洁,垃圾分类试点的推广、实施及运营,智慧环卫系统运营,环卫应急作业等。
项目亮点
在传统运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垃圾智慧分类运营模式,对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实施全链条管理,走出了一条独具侨银特色城乡垃圾处理的创新之路:在项目实施前期,多名经过岗前培训的督导员深入居民家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在各自负责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上,引导、督促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