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4 11:45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成苗苗
2014年,“蓝色焚烧”的概念在垃圾焚烧领域逐步形成,2015年,循环和生态让这个理念得以健全,2016年,是时候行动起来,让这个理念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了……
8月23日,“2016(第四届)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上,一大批有志于蓝色焚烧的专家和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对蓝色焚烧的认识和憧憬。如何让蓝色的理念转化成产品,如何从单一的项目走向品牌?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王立章与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王元珞,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铎,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江晓华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王立章说:“这是实践者的心声。”
蓝色焚烧3.0 就是环保领域的奢侈品
张益:蓝色焚烧厂是垃圾焚烧厂中的奢侈品。蓝色焚烧厂,是有一定高度的:第一,我们肯定要践行高标准;第二,安全可靠稳定;第三,高效率;第四,高感知,或者是高透明。高透明度,首先理想的蓝色焚烧厂,整个建设过程是透明的,告诉老百姓我要建一个焚烧厂,执行什么标准,其次排放数据要联网,不是给管理者看,不是给客户看,而是给公众看,另外要对公众开放;第五,高颜值。无论是园区的厂房还是内部的设置,都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与2.0相比,蓝色焚烧3.0看点在哪?
王元珞:3.0是进一步深化
蓝色焚烧3.0,实际上是2.0的进一步深化以及进一步落地,我是这样理解的。真正实现了蓝色焚烧的内涵,很可能到明年,在3.0的基础之上,我们又有一个新的追求,或者更高的要求,我们又提出4.0,也是不为过的。不断地改进说明我们环保事业不断地有新的要求。
蓝色焚烧3.0要求我们一丝不苟从细节开始做起,这样我觉得才能真正地实现目标。在欧洲国家,垃圾焚烧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到今天为止,他们还在不断前进,还在不断地创新,我真的非常高兴,而且他们做每一件事情是那么的严谨。
金铎:感知和品牌的重要性正在凸显
从2.0到3.0这个跨越,我觉得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点就是从原来的2G到2C,这个过程中间,真正的用户高感知度的体现,在3.0中,应该是一个更高的追求,因为只有在终端用户,或者民众的高感知真正得到体现时,才能缓解政府环节的一些压力,这需要通过品质和稳定性的提升来实现。
另一点,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品牌开始凸显它的作用。这对我们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可以使我们摆脱同质化低价竞争的局面。环保人都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需要好的商业环境来实现。打造品牌要持续地投入和坚持,我觉得我们会更有信心,或者说我们能看到未来更大的期望。
张益:3.0,是真正要开始做一件事
蓝色焚烧的提出,包括我在内,都是一个参与者,我们最早提出理念,后来我们提出效果,进行验证,我觉得这两个阶段,是为今天的3.0做铺垫和准备。实际上前面我们提出理念,是明确地跟公众,跟社会,跟行业表示我们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去年我们是进行验证。到现在为止,我们充满了信心,我们提出的理念,尽管没有在某一个项目里面全部达到,但是我们只要有决心,我们是可以做到的。3.0讲到产品,我的理解是我们要开始做这一件事。
江晓华:3.0是从根本上得到用户认可
蓝色焚烧从1.0,2.0,3.0,我认为1.0,2.0是练内功,我们提出蓝色焚烧,达到标准的排放,把内部的事情做好,把红线以内的事情整理干净。这是1.0、2.0的事情。
3.0提出从理念走向产品,我的理解是从根本上得到用户的认可。谁是用户,一个是我们直接签协议的政府,还有一个就是老百姓,怎样使政府和老百姓认可?我们有将近28个厂,现在给我一种体会,每次去找政府沟通的时候,政府总认为这是企业的事,觉得我们应该把周围老百姓全部搞好,其实不是这样子,一旦我们出了问题,或者假设我们跟老百姓在沟通上面出了问题,往往受伤的是政府,我想其实作为用户,政府和老百姓之间也是有沟通不到位的地方。
如何理解产品和品牌的概念?
王元珞:信得过的免检产品就叫品牌了
锦江集团在做垃圾焚烧的时候是1998年第一个,我们希望把它当成一个产业做,当成锦江集团转型的产品来做。但是那个时候的产品,也分为普通产品,高档产品,优质产品,或者是非常完善的信得过产品,可能信得过的免检产品,就叫品牌了,所以不能说我们早期没有做产品,但是现在3.0的产品,更多地体现品牌的效应,在全社会,怎样推行免检的、品牌的、值得信任的产品,可能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锦江环境践行了18年,非常不容易,那时候的需求,可能只是勉强地把它烧干净,达到环保标准,但是到后来用户包括政府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就要求产品更新换代,必须要达到用户的需求。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们只保证垃圾焚烧电厂的内涵,在外观或其他方面不注重,那时候我们有一个理念——花下去的钱要能产生效能,产生不了效能的时候尽可能少花。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不对,大部分人来垃圾电厂是来感知的,并不是看设备运行情况的,它的感知和形象必须提升。所以后来我们花了比较大的代价在改善感知上。但是又不行,我们投了很多钱,怎样产生更好的效益?这时我们选择更好的技术装备。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我认为产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追求的产品的内涵,就是标准化,告诉大家什么样叫好的产品,什么叫免检的产品,按照这个目的去做,真正想进入发电领域的企业,就有参照物,这个我觉得就是对行业的贡献。
江晓华:创新是品牌之魂
我认为品牌要有一个魂在里面,品牌的魂是什么?魂就是创新,如果这个品牌没有创新的话,我认为这个品牌,不能称之为品牌。
在哪些方面的创新呢?第一,标准在逐步地变化;
第二,服务也在创新。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大学的时候,坐火车有一个位置就很好了,那时候火车速度很慢,大家希望有更快的速度,现在有了高铁。其实你只要给人提供了服务,他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服务也是需要创新;
还有一个技术方面的创新。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技术,可以说比其他的焚烧厂处理技术复杂得多,多得多,未来很可能还会有更新的技术,用于我们的项目。
理念到产品落地的路径在哪里?
金铎:要落地,首先要有实例
从理念到产品的落地,我想首先要有一个实例。第一,我们需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真正践行了蓝色理念的产品,或者说案例落地,唤起民众对这个行业的信心,给我们一定的支撑。
同时,还需要我们的企业,B这一块,和政府G这一块,达成共识,我们不能忽略掉政府对推广蓝色品牌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达成共识,要让政府深切地意识到,当下的需求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有功能性的产品,而是一个可持续的、与社会和谐、对老百姓负责的服务载体。政府在选择投资商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持这样的蓝色理念。
王元珞:把蓝色的理念扩大,用蓝色标签评价
蓝色焚烧理念的提出,不只是企业服务,更多的是为国家服务,为我国未来垃圾焚烧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是它的可贵之处。这里我有一个建议,把蓝色焚烧的理念扩大到政府,扩大到整个行业,也扩大到老百姓这里,使大家能够理解。利用两三年,大家改造完成了,就用蓝色的标签进行评比,让百姓知道什么叫蓝色焚烧,知道蓝色焚烧我们可以放心!
张益:理念落地需要三个要素和四个条件
要做这一件事情,我们还要做三方面的准备,或者说有三个核心的要素:第一个我们要把蓝色的品牌塑造起来,不断充实它的内涵。这个不是说短时期就能够打造起来的,要有一两个标准的项目,才可以真正把这个品牌树立起来;第二,要制定标准,这个标准要高于我们行业标准,我们实际上可以理解,行业标准是一个体系,不达标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可能是有缺陷的,但是蓝色焚烧的标准,可能是有高度的,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做到。这个我们可能也要实事求是地逐步制定。中午的时候,上海有一个媒体朋友,问我这个标准进行的怎么样了,我们希望能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成立初步的理念,接下来我们就要按照这个标准提供服务,蓝色的焚烧厂;第三要把蓝色标准实践化,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硬性实施、规范透明的项目,比我们叫一年的口号,提很多理念我觉得都要踏实。所谓的蓝色,我们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我们希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造起一到两种基本上符合蓝色标准的、经得起公众媒体挑剔眼光的方式,这对垃圾焚烧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目标有了,刚才讲路径,我们还要讲四个条件:第一个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系;第二要有一个产业链,或者简单来讲,有一个供应链提供的这个产品;必定要有一些企业来践行;更重要的可能是政府要理解。
这个目标实现还需要一个通道来推动。我觉得E20可能就是比较合适的,他既是倡导者,也可以是推动者,也可以是这个项目的组织实践者。
实践者的蓝色布局
江晓华:集中和协调是关键词
这个话题我想了一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怎么去建地区的垃圾焚烧厂,怎么做得更好。我们现在在河南省和其他一些地方,推荐一种集中处理的方法,周围一些县级市的垃圾进行分类和押运,到一个地方进行大规模集中处置。这样我们和周边、和政府的关系处理都比较集中,这是我们对这个事情做的第一步工作。第二,我们还设置了垃圾协调处,在一个地方,有两个厂或者三个厂,这个厂出现问题,可以调节到其他的厂进行处理。这两点,一个是更好的、更集中、更可控的处理,另一个是更便于协调。
张益:借助蓝色产品瞄向更广的区域
上海环境是蓝色焚烧的倡导者之一,上海环境现在有15个项目,基本上都是建成,或者马上就要建成,我们平均市场价格可能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分布的地方主要是上海,项目占了一半,产能占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省会城市。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进入市场竞争,相对来讲比较保守,比较慢。我们这种特大型的企业没有一种品牌,也没有对质量的适配,政府就觉得同样的条件之下,低价中标,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觉得蓝色焚烧,特别是产品落地,我们将会受益。从我个人来讲,上海环境集团,从蓝色产品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能不能走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圈圈,我们非常期待。所以上海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主战场,也是蓝色焚烧的一个重要的基地。
我们把每一个项目做好,但是真正的新的焚烧厂不是在上海,上海完成了布局,老港是最后一个项目,至少五年以内,甚至更长的时间,他应该是最后的一个项目,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与蓝色产品同步,把目光瞄向更大的区域。这是我们对蓝色产品的期待。
王元珞:希望锦江环境是一个大平台
3.0出来以后我们理清了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新加坡上市以后,我们觉的还要秉承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要达到3.0的品牌,绝对不是哪一个企业能单独做成的,我更加希望锦江环境是一个大平台,跟大家紧密的合作,共同研发,提升我们自己的装备,不要老是进口。
蓝色一定是一个大概念,是行业给大家指的方向,从锦江国际来讲,我们更多地会联合所有相关的细分领域顶尖的、有情怀的企业、志同道合的企业,携起手来共同实现蓝色焚烧3.0。
金铎:做好取舍,蓝色道路会越走越宽
谈到蓝色战略,其实瀚蓝环境是一个非常受益于这个战略的企业,大家也知道,我们原来是做传统自来水供应的,就是一个自来水公司,过去的这十年的竞争策略,我们其实就是品质为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差异化。经过了这么多的发展,环境服务业也在经历供给侧改革起步阶段,这是客户需求倒逼的,我相信我们蓝色道路会越走越宽。
基于这两点,我们的战略就是做取舍,可能我们会舍弃一些短期内的收入,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蓝色的战略走下去,长期来说,企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非常健康的,能够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同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也很高兴地听到,资本市场也会对我们这一批能够坚守蓝色之路的企业,给予市场重估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会坚定下去。
“从蓝色焚烧1.0,2.0,再到3.0,1.0我们是从现在看现在,眼里都是问题,问题导向,解决问题;2.0,我们从现在看未来,怎么烧得更有价值;蓝色焚烧3.0从未来看现在,我们要做品牌。”这是王立章所做的总结。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傅涛在论坛发言时提到了焚烧的四个层次:烧得起来、烧得达标、烧得稳定达标、烧得有价值溢出。几位嘉宾的发言让王立章有感而发:“还应该加一句烧的有情怀”,同时,他表示,E20愿意与大家同行,共同实现蓝色焚烧梦想。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