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张益: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技术都很成熟

时间:2014-05-09 16:35

来源:中国固废网

据报道,2016年广州所有垃圾填埋场都将饱和,“3年以后,垃圾将无处可埋。”而同样情况,也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演。垃圾焚烧作为一种处理方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垃圾焚烧的质疑也一直在持续。垃圾焚烧究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垃圾分类不彻底,是否会影响燃烧效果?除了垃圾焚烧,是否还有更好的垃圾处理方式?面对垃圾围城,政府、企业和百姓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水网特别综合杭州日报、新华网等相关报道,整理出住建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上海环境院院长张益就此话题的部分观点,供大家参考。

张益介绍,生活垃圾每天都在产生,就像家里要有卫生间,一座城市也必须要有垃圾处理的地方,否则就会出现“一三七”现象:一天不清运垃圾,垃圾房堆满;三天不清运,街道到处可见垃圾;七天不清运,城市里只见垃圾不见人。

垃圾处理和水、电、煤气一样,是一座城市维持正常运转的刚性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需要政府、企业、百姓还有媒体一起努力。每个人都是垃圾生产者,也有处理的义务。

垃圾焚烧的5个优点

1890-1900年10年间,垃圾焚烧在德、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目前国际上,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很多都会采用垃圾焚烧。

相比填埋,张益认为,垃圾焚烧有5个特点:

一是用地省,同样的处理量,垃圾焚烧需要的地方仅是垃圾填埋的1/20-1/15;

二是处理速度快,一般垃圾在填埋中分解要10到30年,垃圾焚烧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内就能处理完毕;

三是减容效果好,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可以减容20%,堆肥减容50%,焚烧可达到80%;

四是污染可控制,据德国环保署研测,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仅是填埋的1/50;五是能源利用好,大约10个人产生的垃圾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家庭用电需求。

每一座城市选择什么垃圾处理方式,还是要跟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在周边居民、城市刚性需求、环境保护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张益认为,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比如上海、广州、杭州,焚烧是一项主流处置技术,中西部地区可以选择垃圾填埋。

垃圾分类不是焚烧的前提

在张益看来,垃圾分类不是焚烧的前提。其实,焚烧是一种处理混合型垃圾的典型技术,目前世界上在焚烧垃圾的,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虽如此,我们还是要推进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的确可以让垃圾在焚烧前减量、减排,同时燃烧更充分、发电量更多。

日本、德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上海,都有很多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像上海,每位居民都有一个绿色账号,只要你平常垃圾分类做得好,就有奖,譬如送你一些日用品,到一些商店买东西可以打折等。

张益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整座城市的事,光靠城管委一家是做不好的,一定要多个部门一起参与进来,全民动员。

垃圾焚烧厂的二恶英排放将进一步下降

关于大众关心的二恶英,张益认为,二恶英并不是焚烧厂特有的产物。自然界有水、气、土的地方,很多都有二恶英。未经过处理的原生态垃圾中也有二恶英,但绝大部分经过高温焚烧后会分解,通过一些净化装置,譬如活性炭等吸附,还有一部分通过烟尘排放。

这种排放浓度在所有冒烟场合中是最低的,抽烟、汽车尾气的二恶英都比较高,家里清洁燃气炉灶含有的二恶英也高于垃圾焚烧厂。

100多年来,每过10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最近10年的重大技术进步,就是对二恶英的处理。而且目前我国对垃圾处理效果的评判标准正越来越严格,相关法律也越来越完善,今后垃圾焚烧厂的二恶英排放还要进一步下降。

现在垃圾焚烧厂的技术都很成熟

张益介绍,总体来说,先进的垃圾焚烧厂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张益根据自己30年的从业经验为例,国内外都没有发现焚烧厂工人因为长期在里面工作而得癌症。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环保部、卫生部)会经常公布垃圾焚烧厂工人的血液指标,几十年下来,也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他专门计算过垃圾焚烧厂烟囱排放出来的烟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按照最大落地浓度计算算,一个人24小时不睡,一直用力呼吸,要等到数万年后才会中毒。只要建设标准高、监管到位,现在垃圾焚烧厂的技术都很成熟,住在附近哪怕住在里面,都没问题。”

张益认为,要破除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邻避现象”,政府要承诺建设高标准、低污染的处置设施,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区域,应该有区域内的环境补偿机制,经营的企业要讲诚信,说到要做到,工厂建设后操作要透明,符合法律法规。

(本文根据杭州日报、新华网等报道整理而成。)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