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7 10:23
来源: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七)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乘用车并在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车的,给予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支持,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3万元。个人消费者按本通知标准申请补贴,转让既有乘用车登记在本人名下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2025年1月8日。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由省商务厅按照本通知要求并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八)落实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及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12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5%。对购买1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20%。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仅补贴1件(空调产品最多可补贴3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2025年购买同类家电产品可继续享受补贴。(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九)落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补贴最高不超过500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十)加力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继续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在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补贴力度,对消费者购买床(含床垫)、沙发(含茶几)、桌椅、洗拖一体机(含扫地机器人)4类产品,按照成交价格的15%享受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十一)加力支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对个人消费者交售用于报废的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新车的,给予以旧换新补贴;对交售用于报废的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新车的,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由省商务厅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十二)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提质增效。以满足老年人居家适用、推动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为主要目标,对有居家适老改造需求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在购置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时,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进一步优化补贴品类范围,突出大件耐用消费品,具体补贴品类、标准、限额和实施方式由省民政厅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
三、加快完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十三)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体系。健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加强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十四)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升级。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建设。鼓励建设集中规范的线下实体二手商品市场,推动完善二手商品交易体系,支持平台企业、第三方机构提供二手商品质量检验服务、信息擦除检验服务。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机电设备实施再制造,支持探索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回收再制造业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
(十五)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落实好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政策。根据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套文件要求,引导企业环保化、规范化拆解。(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
(十六)补齐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短板。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收秩序。积极向各类生产主体大力推广再生材料,引导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应用比例。严厉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规查处非法回收拆解行为。(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商务厅)
四、有效发挥标准提升牵引作用
(十七)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围绕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升级,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领域能效、水效标准。建立健全我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修订一批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废塑料废橡胶再利用、废纸再制造等循环利用以及退役风电、光伏设备、退役动力电池绿色拆解回收利用标准。(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
(十八)加强标准执行监督。严格执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不断提升标准约束力。强化重点设备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将家电、家具及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交通用具及相关产品纳入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持续扩大能效和水效标准实施范围,组织遴选产品设备能效和水效“领跑者”。(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九)加强机制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两新”工作,落实各级专责组责任,加强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政银企联合,协调解决“两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调度。省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加快细化相关领域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标准,指导市州具体实施和规范操作。各市州要结合实际,加强协调,压实责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十)强化项目支撑。省直相关部门要尽快明确设备更新扩围领域和重点支持设备相关适用细则,指导各市州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常态化储备,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强化地方审核筛选把关,准确填报国家重大项目库,做好政府投资项目提级论证,争取更多设备更新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