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3 16:0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赵利伟
随着“无废城市”“垃圾分类”等政策在全国各地的推进实施,一度作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出路主要方式的垃圾填埋渐渐走到了尽头。
垃圾末端处理市场进入“零填埋”时代
近期,全国多地传来有关“垃圾零填埋”的报道,垃圾处理市场正进入“零填埋”时代。比如:
7月2日,来自《中国新闻网》的一则报道称,上海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时,上海今年将加快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增干湿垃圾处置能力近4000吨/日,干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28300吨/日,促进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向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
近日江西省住建厅提出,要切实补齐垃圾分类终端设施短板,确保全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2020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2021年底实现“零”填埋,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网络通道。
据厦门日报报道,厦门的日均城市生活垃圾量已经达到5500多吨,伴随着市内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9月底达到满负荷运营要求后,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将达5500吨/日,厦门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与此同时,厨余垃圾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提升。
国家层面,《“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称“规划”)强调要加大存量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库容饱和的填埋场进行治理,使其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对具有填埋气体收集利用价值的填埋场,开展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及再处理工作;对于库容饱和的填埋处理设施,应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封场。
老旧填埋场迎来封场潮 生活垃圾回归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有报道称,伴随着各地“垃圾零填埋”的推进,我国老旧填埋场重担将卸,“十三五”拟封场规模庞大。据统计,2005年前投入运行的335座老垃圾填埋场基本上全部已经或即将停止作业。根据规划(初稿),“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项目845个,拟封场处理能力达15万吨/日,占当前处理能力的21%。
“十三五”拟封场处理能力占当前处理能力比例排名前十的省或直辖市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要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此举可以有效缓解一些大型城市填埋负荷大,库容所剩无几,新建扩建填埋场又面临土地紧缺、选址困难的问题。同时,原生垃圾“零填埋”工作的开展将减少填埋恶臭以及甲烷等填埋气的产生,同时也会减少因生活垃圾自身含水量高造成的渗滤液的产生。
E20平台固废研究中心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传统的将生活垃圾直接未经处理进入填埋场的措施难以为继,原生垃圾“零填埋”的提出标志着填埋将依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链条,作为其他处理方式的最后一步,实现残渣的最终处置。
相信在未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角色将逐渐从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环转变提升为垃圾处理必备的战略资源,成为生活垃圾“兜底”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储备库容:
第一, 作为生活垃圾焚烧厂大修时的应急处理库容使用(应急处理);
第二, 作为焚烧飞渣的处置库容使用(垃圾的最终处理);
第三, 作为过渡时期垃圾填埋处理库容使用(垃圾调节处理);
第四, 作为处理城市固废领域突发事件储备库容使用(处理突发事故)。
填埋场应该作为城市的必备的战略资源进行顶层规划,并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科学使用,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可持续填埋,同时实施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提升填埋场运营及使用效率,真正实现填埋场的价值。
未来垃圾焚烧和湿垃圾专门处理或迎高速增长期
而伴随着垃圾填埋的主力地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垃圾焚烧和湿垃圾专门处理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按照相关政策规划,2020 年46 个重点城市、2025 年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受益于填埋场应急处理和改造升级、焚烧厂配套建设高峰,近五年相关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级别。同时,垃圾分类将加速餐厨垃圾处置需求。国家层面,“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力争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3.44万吨/日,城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如上所述,固废处置的各个细分板块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凭借稳定、长期、高回报的特征,成为众多环保企业着重落子布局的利润增长点。餐厨垃圾处理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成为固废产业链上不容小觑的一环,市场层面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预计以“政府主导 + 企业运营”的基本商业模式下,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的景气度有望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得以延续,市场将迎来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