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4 10:09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兰亚军
最终,未来可能走EPC+PPP模式。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第二“四位一体”的模式。将二手交易、废品回收、垃圾分类、环卫保洁(包括路面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及园林绿化等)等“打包”,特许经营给这家SPV公司。
这其中,环卫保洁的毛利润一般在25-30%,我们可称之为“肥肉”,垃圾清运毛利润在5—10%左右,我们称之为“瘦肉”,而垃圾分类是“骨头”,而且是“难啃的骨头”。
只有将“肥肉”“瘦肉”及“骨头”进行“肥瘦搭配”,一方面,政府可以减少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效率,将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的开展起来。
在美国,未经政府许可,私自收废品,是犯罪行为;在我国台北也是,某个区域谁做垃圾分类,这个行政区域的二手交易、废旧回收、环卫保洁都特许给这家企业,要保证这个企业有合理盈利(一般利润在10%左右)。
第三,增加“垃圾分类费”的科目。与混合生活收集处理相比,生活垃圾由原来的一种变成了分类后的三种或四种,一方面增加了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又需要宣传动员以及对居民进行奖励,成本比混合垃圾要高。因此,应当增加“垃圾分类费”科目。垃圾分类费的多少,政府可聘请专业的机构,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后端处理设施的距离等因素,核定“垃圾分类费”用给项目公司。
第四,政府优先采购或指定采购用再生产品。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特别是厨余垃圾生产出的产品的“去处”问题更是痛点。目前,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能源化(厌氧产沼,发电)、二是肥料化(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饲料化(黑水虻、蚯蚓)及酵素等。从全国来看,这些方面技术是成熟或相对成熟的,难点在于,前端厨余垃圾分类的质量、收集运理的成本及处理后的产品的销售问题。
一方面 ,企业需要要积极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因地制宜,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配套,比如政府优先采购或指定采购用用厨余垃圾生产出的合格的再生产品。
最重要的是实行“费用包干制” 。这项制度的设计是学习和理解“犯人船”理论的精髓。前面说了,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企业是按照垃圾处理的吨数获得政府补贴的,无论是填埋还焚烧发电,都是采取这种机制,这种补贴机制在原来的处理路径中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这与现在要实行的垃圾分类是相矛盾的,因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越好,进入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就越少,这样,企业获得的补贴就越少,因而,企业就缺乏垃圾分类的动力!(注明:到这里,本文中这样的话说了第三遍了,不是啰嗦,而是,重要的事说三遍!)
这是过去十数年,我国垃圾分类推广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应采取“费用包干制”,即根据每天垃圾实际产生量乘以单价乘以总天数(365天),进行费用包干,“多余自负,节省自得”。这样,企业就有分类的动力了。
以后每年,可按一定的增长比例(测算最近3—5年实际增长比例),如8-10%左右,每年递增。这样,一方面并没有增加当地财政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因垃圾分类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有“受益人群”,从面调动政府、企业的动力和积极性。
这样,民间组织宣传→垃圾减少→企业利润更多→更多的钱给民间组织→更大的宣传→更多的减量。这样,与废旧回收人员、也可合作了,可以“两网融合”了,实现了良性互动。这样,就可以发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激励相容”的共治局面。
有了这样的制度设计,产业链就容易建立起来。在产业链建好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是是消费环节的制度设计,因为生活垃圾绝大部分都是消费环节产生的。下一篇,《建立“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初探》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谈消费环节的制度设计。
主要参考文章:
1、熊孟清 杨雪峰:《推动垃圾处理一体化PPP模式》(2016-11-04 08:46 来源:中国环境报)
2、许勋恩:《从“犯人船理论”探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摘自网络,日期不详)
3、胡建淼: 《完善的制度具有巨大力量——“犯人船”的启示》(2017-07-19 10:39:38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