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安徽省发布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4-08-16 10:24

来源: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8月13日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引导全省制造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六化”转型,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我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根据《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安徽实际,以全省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要求和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为引领,通过“调结构、提效率、强供给、树标杆、促循环”等举措,引导全省制造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六化”转型,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

到2030年,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带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持高位运行,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1.聚力推进融合集群发展。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布局,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采取“赛马”方式、以赛促育,梯次培育“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牵头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提高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聚焦节能环保、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努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牵头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部门:省财政厅等)

2.补强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短板弱项。聚焦制约我省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环节,切实补强短板弱项。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引导数据中心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低功耗芯片等技术产品应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培育一批规范企业。(牵头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等)加强原材料节约和循环利用,支持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培育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发布或推荐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开展应用。(牵头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等)加快高端装备领域增材制造、柔性成型、无损检测和拆解等关键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开展再制造。(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的绿色智能船舶开发应用,推广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谋划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氢能、光储、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聚焦氢制备、氢储运、氢动力、氢集成装备和氢安全,做强氢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在交通运输、电力供热、工业等领域创新场景应用。(省发展改革委)围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产业链带动力的重点企业,实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轻工发酵、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开展中试研究和开发,孵化产业集中区,打通产业链条,培育形成若干生物制造骨干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CCUS技术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支持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及应用,探索CCUS技术产业化路径。(省发展改革委)布局发展聚变核能、零碳负碳等绿色低碳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省发展改革委)

(二)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1.推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牵头部门:省能源局—电力行业、省发展改革委—非电力工业行业;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等)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多能应用。(省能源局)推荐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引导和鼓励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省发展改革委)推进再生资源、工业固废原料替代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