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读薛涛解读道德经中的四个要点和两个管理学见解

时间:2024-08-12 10: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方小锋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将20多年的管理学实战经验和《道德经》的解读相结合,撰写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书于2024年7月正式出版。

本公号自2023年7月9日以来,节选了书中部分篇章进行发布,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也收到不少读者的阅读反馈。

不少读者将自己的感悟梳理成文,反馈给了我们,本文为原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方小锋的阅读感悟。

后续,本公号将陆续推出系列读者反馈文章,并将选择优秀内容整理成册——《流水拾花录》,以飨共赏。


说起《道德经》,常常理解为出世之学;谈到管理,常常理解为入世之学。薛老师把常人之以为的出世之学与入世之学耦合一体、不落二边,并将所证之知“奉”于求知之人,实为“大善举”。薛老师嗑经之旅实在难得,用他自己的话讲“差点儿走火入魔”,但能寻门而入,又能破门而出,真为“大境界”。吐丝成茧已属艰难,破茧成蝶更是少之又少了。该书汪洋辟阖、不拘小节,如入逍遥之境,读来感触颇深。

记得赵林教授在《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的自序中讲过:“现代人心安理得地陶醉在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中,哲学这种深刻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怪物。现代人需要思考本质,他们只相信现象,因为他们看穿了本质只不过是人自己虚构的一个幻象。”我们往往对显性的东西、能够感性直观到的东西过于关注,而本质、道、规律往往藏在幽冥处、极微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能够主动去成为“有道者”,确实艰难。既然世道愈艰,就越要做“有道者”,入世者如果想顺便、出人头地,其实是需要做“有道者”的个人定位的。成为“有道者”,首先要“见道”,要见道就要资粮具足(知和行的积累),具足的过程就是“格物”之路,如能见道,必心生“法喜”,我想这可能是薛老师写本书的“冲动”之一吧。

善于“奉”。所谓“奉”,就是恭敬的、无欲的献出自己对世道的理解和行为。而不是“说教”,高高在上的强迫赐予。“奉”出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价值以享他人,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批判,进入反思、再思、重思的环节,从而不断迭代、升维。《道德经》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就描述了用语言体系描述终极实在的言语困境,即便是这样,老子也继续说了五千言。后人每一次对其注释、解释,或是悟道的过程,或是认知上的穿越未来,或是发展上的积极扬弃。“奉”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善”,过程就是“至善”。“‌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做产品、做管理皆是如此,产品要能激发客户的“善意”,管理要能激发团队的“善意”(企业在定制度时,是把员工当作“善人”还是“不善人”,这是初心。可惜好多时候我们制度的确立却是建立在员工是“不善人”这样的假设之上,制度的发心就是“不信任”,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激发更多的“恶”。其实你越信任,他越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用,否则短期或有所得,长期必有大失)。无论是看待“善人”还是“不善人”,无论是看待“善产品”还是“不善产品”,都要尽量发现和学习其长处和优势,而不是死盯着其缺点以求自我心里平衡,甚至心安理得的沉沦。有时我真的感觉每一个企业家、老板都是慈善家,于己要养家糊口,于员工要发工资、交社保,于银行要支付利息,于国家要上缴税收,于社会要承担责任,没有“大善心”哪有此等“大善举”(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擅于“用”。阴阳相生、有无相缠,即所谓“玄”;一说“玄”,即是说有,再把有无掉,玄之又玄,以观众妙之门。“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期徼”。“无欲”“有欲”是“观”的两种主体状态,人在“无欲”之时能观物之妙,在“有欲”之时能观物之徼。妙是万物之始生,徼有“归终”之意,“归终”和“成”有关。所以,常无欲,以观万物之始生;常有欲,以观器物之所成。当我们说起“成”的时候,“器”这个字就出来了,所以人能够使物成为器。而使物成为器的过程,叫做“用”。“物”跟“器”是不一样的,比如笔是物,但是当你没有用它来写字的时候,它不是器,它之所以能够变成器,是因为你用它来写字(当然你也可以用它来拆快递,此时它是刀这个“器”的替代品)。物要成器,一定是人把他它放在一个“用”的关联的整体当中。用的过程就是使物成器的过程,就是物的价值化过程,就是人的劳动实践过程。正所谓,出世以观万物之始生,找到规律、本质、道;入世以用万物而成器,创造价值。企业、个人无不如此,企业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即是企业的使命,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即是个人使命,出世找到规律,入世创造价值,阴阳相对、有无相生(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舍得“无”。企业有所成,个人有所成,以世俗的、物质性的标准,往往用财富和地位来衡量。内心能不能放下这种“物质性”,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无之境。把过去归零,从新开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何放下?薛老师提出“减、戒、静”三法宝:“减”,对个人来讲就是减掉无效的、无意义的思考、活动和行为,对企业来讲就是减掉无价值的成本、流程和管理活动;“戒”,就是做事要有红线底线,戒掉不良价值观、不良行为;所谓“静”,就是能够不浮躁,不受外镜之干扰,达到“坐忘”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从止到得,是个多么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啊。反观企业和个人,往往很容易陷入“成功的幻象”之中不能自拔,地位越高、财富越多,越是如此。其实企业或是个人真的到了某种高度,个人不再是“一个人”、企业不再是“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了。到了这个时候,企业和个人以后的行为可能只剩下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大智慧;以后的思维,恐怕更多的是琢磨怎么把有用之用(有)变为无用之用(无),又怎么把无用之用(无)变为有用之用(有)了(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用“接化发”来读书)。

可惜吾辈很难脱俗,往往如柳宗元《负版传》中的小虫:负版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的过程中,无论遇见什么东西,都会拿过来背在背上,走的路越多,背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直到爬不动。人们见它可怜,便替它除去背上之物。可是只要它还留有一丝力气,仍要不停地抓取东西,最终耗力而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度得量力而为,多么痛的领悟!

敢于“弱”。“弱者道之用”,尤其企业或是个人在遭遇逆境时,往往会低估这个逆境的时间长度,从而“用强”闯关,往往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曾经环保行业有三个热门词:穿越周期、转型、第二曲线。可是周期到底有多长,谁也说不清,“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转型?过去的多就是未来的少,抓住过去的所谓的“多”(其实是少)去搏“未来之多”,不容易。第二曲线?其实很多企业要么处在第一曲线业务衰落,甚至消亡,重新寻找第一曲线的发展阶段(转型、重新开始);要么处在尚未形成自己的业务基本盘(相对稳定的客户、产品、收入、利润和现金流),而奢谈第二曲线的阶段。无论是穿越周期也好,重新寻找第一曲线也好,还是创建第二曲线也好,一定从“弱”中找到道之用。从企业或是个人历史上形成的优势和能力特征中,拨开现有的用的器物关联的业务面纱或是现象,找到那个在极微之处的“妙有”,然后发现、构建其新的应用场景,建立新的用的器物关联,即所谓从有用到无用再到有用的过程。庄子在《逍遥游》中讲的“不龟(jūn)手之药”即是如此。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冬季皮肤冻疮药的人(不龟手之药),祖祖辈辈以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想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人在一起商议决定,既然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那就把药方卖了。买者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冬季越国来犯吴国,吴王让他统帅,与越军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裂地而封)。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裂地而封”,有人靠它“一次百金”,有人靠它赚着漂洗棉絮的辛苦钱,就是因为用途不同。有时我也在思考,咱的“不龟手之药”是啥?如果真能找到,所谓穿越周期也好、转型也好、第二曲线也好应不是难事。

关于管理,书中有两个评说可谓一针见血。

一是,做管理不能过于迷信制度刚性,而忽视文化的软作用。好的文化是专有性的,套在其他企业身上是不适合的,抄来他家的文化,也是水土不服;好的文化是包容性的,和而不同,既有大家的共识、共性,又允许不同员工的个性;好的文化是高层践行的,而不是控制下属的、洗脑的工具;好的文化是外化于行的,是“以行证道”的,是在体现在企业“研产销供、人财法事”等各个价值环节的业务和活动中的,而不是空洞的宣教;好的文化是相对稳定又可以重新诠释的,“抱一以为天下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用“接化发”来读书)。

二是,不能把管理完全工具化、科学化。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讲到管理学,第一句话就是:管理学是50%的科学性和50%的艺术性的结合。有时候做管理很容易陷入“追求逻辑完美的、完全科学性的目标”之中,这是幻想。即使完全逻辑性的数学学科,有理数之外还有无理数,所谓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预测)、不能用分数表达(不能比较)的数。搞战略管理的目的不是去“寻找确定性”(报时),而是去建立“管理不确定性”的体系(造钟表),通过体系提升不确定性中确定性的概率;搞标杆学习的目的,不是机械的模仿(抄袭),而是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独特优势并发挥之,找到未来商业成功的能力短板并建立差异化的改善行为。

最后十分感谢薛老师无欲奉书,我之所言实为“一管之见”,以供批判。

关于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812101851.png

方小锋

曾任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企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中煤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业务经理。

如需购买《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可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40729111310.jp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