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涉嫌金额超30亿!这起环评造假案引发热议......

时间:2023-12-25 10:12

来源:上游新闻、清合、虎说环保、中国水网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5.17”某环评公司环评报告造假案。初步查明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份,涉案环评近10万份,涉案金额30多亿元,重庆范围涉案问题环评112份,已对7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目前为重庆市首例提供虚假环评文件案。这一超30亿的造假案引发了行业热议。

近日,据上游新闻消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5.17”某环评公司环评报告造假案。

公安、生态环境2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抽丝剥茧、深挖细查,初步查明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份,涉案环评近10万份,涉案金额30多亿元,重庆范围涉案问题环评112份,已对7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目前为重庆市首例提供虚假环评文件案。

这一超30亿的造假案引发了行业热议。

抛开别的不说,单看涉案金额30多亿元,就相当于近期不幸发生地震的甘肃积石山县一年的财政公共预算总收入。

据了解,本案涉案公司环评造假涉及全国31个省份,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该公司造假的环评报告。此外,本案涉案环评文件数量近10万份,相当于甚至超过全国一年合法审批的环评项目数量。

虎说环保公众号提到,“劳模环评师”在业内并不是一个新消息,但立案侦查的极少,以前处罚不过是禁业,如今判刑,说明管理在进步,在逐步规范。希望捞快钱的能看清形式,尽早抽离,真正想做事的也不必太过担心,那些典型暂时还抓不过来,我们这些胆小怕事的即便出了问题,也不过扣分禁业(水平太差的不在此列)。

网传这家公司从2019环评资质取消就开始卖证,且相关联公司30余家。虎说环保指出,这种现象其实是那两年的行业惯例,不过后来规范公司都不再敢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做了。近五年时间,至少几十人去分这30个亿,估算每年收益百万级别,高层可能千万。当然这还是有资质开放的机遇,且经济形势不错,当下即便有人有能力再去复刻,也没了业务量支撑。

可能是因为卖证代签降低自身风险,涉案企业也就有胆量弄虚作假,编写成本大幅降低,也就有底气低价竞争。虎说环保也发出感叹,希望这则新闻能多劝退一些这类公司,多少恢复一下环境咨询的正常价格。

清合公众号在报道中提到,一家普通的环评机构,本业是从事环境技术咨询服务,靠脑力吃饭,也存在着地域的局限,正常的业务版图不可能覆盖全国,也很难做到几十亿级的营收规模。问问我们身边的环评工程师们,他所在的公司一般也就十来个人,靠传统的环境咨询业务为生,一年能有千万级的营收(今年这个数还可以打六折),就可以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清合也一阵见血地指出,重庆这家涉及机构“能量”竟然如此之大,从业务范围和合同金额方面完胜同行,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又采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手段?不得而知,也耐人寻味,以前环评江湖很多他们的传闻,不过现在人们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是违法的。由于违法的风险大,其收益是不可预估的。有些杀人越货或许只得到了一个面包、几秒高潮,而有些人仅刻个萝卜章、仿冒签名、改改数据,就可以日进斗金,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有些人还将该案件归因于环评公开,认为公开的报告降低了行业的门槛,造成卖证公司可以浑水摸鱼。对此,虎说环保强调,环评报告的公开让我们不能躺平在原有的成果和水平之上,逼迫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此外,如果简单抄一抄就能将窃取成果的话,说明我们的护城河还是不够深,还有挖掘的空间。

环评报告需要以法律法规为编制依据,经营环评机构,更应该如此。该案件对相关企业必然是一个警示,需要正视市场及法律红线,否则只能自讨苦吃。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