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09:35
来源:环保笔记本
作者:谷林
演讲是个技术活。该如何做好一场主题演讲?
2021年4月,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郑州和圈层企业交流时,结合自己的演讲实例分享了在主题演讲方面的经验。因为内容干货满满,作者谷林对薛涛分享内容梳理成文,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信参加过E20主题论坛的人,大都看过薛总的演讲,或者是从微信文章里看过现场的视频。他的每次演讲,不仅有精美的PPT,更有内容丰富的数据和逻辑严密的推演,当然也少不了那种脱口秀式的临场发挥。这样的三位一体,让不少与会者觉得在享受一场“饕餮盛宴”。
如果对他连续几年的演讲都有印象的话,应该能看到其中的变化:刚开始,也是对稿读说,后来开始逐渐脱稿;刚开始也有明显的紧张,说话还有磕巴,后来越来越放松,并不时来一点小幽默;每页PPT的文字内容越来减少,脱口秀的特点越发增强......
用薛涛的话说,这些都是“有意为之”、"不断琢磨”的结果。
在他看来,演讲就是交流,要有自己的风格,还要考虑与观众的互动效果。
演讲主要需考虑三方面的事情:
一是演讲的内容,这是基础。演讲必须要有干货,要知道听众想听什么,最关心什么,要尽量把大家最想听的干货给大家。
二是观众的感受:演讲就是要让听得人“爽”,而不是图自己爽。如果不管底下人爱听什么,只顾自己一通讲,底下人不愿听,或者听不懂,不但等于白讲,还破坏个人形象。
三是以观众的需求为核心,讲他们关心的、爱听的,就是常说的“用户思维”。
这其中,核心是要搞明白你的观众是谁。搞清楚了你的观众是谁,你才能去分析他们关心什么,然后针对他们关心的内容给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E20论坛为例,每个论坛的主题一般都会在一半个月前就确定下来。薛总的演讲也最晚会在那个期间开始准备。而最近几届的演讲内容,根据他的介绍,基本都是提前好几个月,甚至有的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而且他不光从自己的角度去准备,同时还走访相关企业,集聚行业大家的共同思考和智慧启发。
在精心准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明白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接受方式。基于接受方式的不同,演讲者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自然也要有所不同。比如一些情感类演讲,大家更喜欢感受情绪和主观性表达;而环保从业者,多喜欢研究性结论,重视逻辑和数据,讲究理性表达。
同时,因为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接受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而内容表达,一定要适应这种不同,要有针对性,这样才会更有效果。
比如以介绍产品的优势为例,在向公司领导汇报,和部门讨论总结,以及对外演讲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其内容肯定都是不一样的。向领导汇报,主要要说明产品的优势是什么,同时要说清楚自己如何将优势放大并以之促进发展,展现你的成绩和计划;部门沟通时,则以讨论和解决问题为主,不仅要说明优点,同时也要说明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而出去宣讲,主要是突出自己的对比优势,重点需要说明对于客户来说,相比同类的相对优势。
还有就是,即使对外宣讲,面对不同的观众,比如技术专家或者采购人员,演讲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面对技术专家,可能更需要讲清楚技术的原理,面对后者可能更需要展示给对方带去的价值。
所以特别忌讳的就是演讲者拿着同一份PPT在不同的场合进行相同的演讲。
在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表现的逻辑。内容确定解决的是讲什么,表现的逻辑则解决的是如何讲。
如果对外宣讲,确定了要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基本介绍;重点业绩;优势;合作计划。
所谓表现逻辑,主要指的是:这四个内容,哪个放在开头讲、哪个放在结尾讲,以什么方式来讲,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实现自然衔接。
如果谈优势,一上来就直接谈优势,一二三四五,是很明确,但也很单调,广告味十足,可能会让观众兴味索然甚至反感。那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这里有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问题式。
比如卖冰棍,是卖冰棍本身吗?是卖的购买者想要解暑的需求,和想要的那种冰凉、甜爽的感觉满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式的表现逻辑,指的就是从提供解决方案的角度去和观众沟通。
比如你是一家膜企业,解决问题式的表达就是要重点解决客户为什么要用膜、为什么要用你家的膜的问题。
你说你的膜好,你直接将自家膜的优势都列表出来,没问题,但这样直白的表述,即使你列举了很多的数据,也还是会让对方心存疑虑——因为信息维度太单调了。
所以你要把选择客户选择你家膜的理由融入到帮客户解决问题中去:
行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必须用膜?这么多膜,各有优劣,为什么要用超滤膜而不是纳滤膜?这些超滤膜中,为什么你家膜最适用?你家膜的实际效果真得好么?这样从观众(客户)关心的问题出发,紧扣问题、层层递进,不但显得专业,也可以为后面其他内容的叙述打个基础。
比如在同类的膜中,为什么是你们企业?你们企业有什么优势?获得过什么荣誉等等,这就引出了企业介绍。然后,你们企业打算如何做?如何对外合作?这就又引出了合作板块的内容。
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各内容板块之间的自然衔接,也就是俗称的过渡。好的过渡,不显生硬和死板,能让整个内容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尤其是当大家觉得各版块内容间有一种逻辑贯穿时,主题自然会得以聚焦与升华,演讲的档次也会提升至少一个级别。
在表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众越想关注的要越放在前面讲。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很快地抓住观众,二是为后面腾出时间,万一前面讲多了,时间到了,后面还没讲完,或者匆匆结尾,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这里特别建议,尽量不要一开始就讲企业介绍。一是大家不一定感兴趣,而且企业简介一般都比较无趣。在谈企业简介时,很多人也容易简单地将企业成立的时间、规模、背景等等的叙述一遍完事。有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介绍方式?比如将企业的优势融入前面说的对行业问题的解析中去。或者可以将企业简介,作为前面讲述主题的补充,比如在前面的叙述之外,企业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资源和优势?点一句,不用多,可能就一句就很好。不要为了讲企业简介而讲企业简介,要让企业简介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对于演讲来说,内容是基础,是核心。所以E20的论坛,每次都会在此花不少心思。一般会至少在论坛前一个月就确定论坛大主题,而且这种确定都是经过了数轮集思广益和沟通交流。确定大主题后,组织方会与每一个发言嘉宾沟通演讲主题,为一些嘉宾设定专门的主题,或者帮助一些嘉宾在内容逻辑方面提供一些建议。而这,也是很多观众觉得E20的论坛主题集中、重点清晰的原因。
如果说将主题演讲比作包子,内容是馅,外在就是皮,皮也很重要,比如PPT风格、页面排版的美观性等,对一个好的演讲必不可少。参加过E20论坛的观众,很多人也都曾评价,对发言人PPT的外在形式上的大气与美印象深刻。当然,这与论坛现场的整体设置有关,但更多的是,公司在这块的确进行了不少关注,也如同对内容的关注一样,下了不少功夫。
在此E20有专门的团队,不但负责为公司把关、制作PPT,也会为有需要的演讲嘉宾提供相关建议和优化。
记得当社会上大讲互联网思维的时候,薛涛的PPT采取的是星空模式,追求当时互联网领域常用的那种科技感,炫酷又有些神秘。后来罗胖的逻辑思维热出天际,他的PPT开始追求TED风格。当一批脱口秀节目广受关注时,他又专门研究起脱稿演讲模式。
每一次都紧跟时代的潮流和大众的审美趣味,力图在形式上,在环保圈里,实现一种超越和引领。事实上,这种探索最终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赞许。薛总背后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E20持续发展的秘密。
在内容、形式之外,决定一个演讲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演讲者本人——本人的演讲风格和演讲技巧。
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高水平的演讲者。网上很多人很佩服杰克马的演讲口才和风度,可那是谁,那是马首富。个人觉得,他演讲效果好,一是因为他本身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另外也也是他长期锻炼的结果——他曾经可是在西湖畔苦练过英语演讲的,而且他也干过销售,尤其当阿里巴巴还一穷二白的时候,想聚集一批铁杆追随者,不经常给大家演个讲、画画饼,描述下未来,是走不到后来的。可以想象到,这个过程中,马云肯定做了无数场演讲,那肯定都是基础啊。
很多人,单独与人沟通时,或者私下与很多人一起沟通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但要是站起来,面对下面的众多的观众,就会变得紧张,忘词、磕巴、词不达意、啰里啰嗦,甚至恨不得中途停止,只希望赶紧下台,殊不知越这样想,越控制不住效果。
面对这样的问题,薛涛有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盯着台下一个对你比较关注,特别是给与你肯定性回应的人,忘记其他观众,就当成是给他一个人讲解就成。
演讲内容很重要,但如果演讲效果很差,讲完了还不如不讲,所以从这点上,确保演讲质量,似乎比演讲内容更重要。薛涛认为,确保演讲质量的核心就是要有演讲的信心,有信心才能不慌、不乱,才能有章法,才有可能玩出花活。
保持信心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到底下那个对你进行正向反馈的观众。底下那么多观众,肯定总能找到这么一位贵人,用他的肯定帮你找到自信,激发自己的热情,然后放松,后面就好说了。
如果很不幸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或者一开场没得及去找到这个人,怎么办?薛涛的做法就是——让自己成为那个人,把自己当做自己的观众,与自己对话,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演讲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有预期,但不自信,以及预期与现实的落差。背负着这样的心理负担,即使出一点点小问题,也可能一切就崩了。所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压力,或者问题,就会释放压力。比如,你如果紧张,就直接说出自己有些紧张。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你的压力就自然释放了,压力就会小很多。
在此之外,演讲者也可以聊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或认为比较随意的问题,给自己一个缓冲和准备的时间。比如聊聊这几天的天气,聊聊自己喜欢的运动,聊聊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准备个笑话或小故事,都可以。能和自己演讲的内容关联上最好,关联不上,也无所谓。做这些,主要就是调整下气氛,单纯地为自己热下身。
让自己放松,卸掉压力是走向自信的第一步。但这些东西,也需要提前有所准备,最起码在演讲之前,演讲者要熟悉下前述的那些热身的内容,而不要靠临场发挥。
当有了初步的自信,在演讲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做一点互动。
这里的互动,一是指与之前的发言者进行互动,比如就前面研究者的内容进行呼应——引用和表态。比如,刚才某某总讲得什么问题,我觉得挺好。比如刚才某某领导说的啥事,我们也曾遇到过;
二是与现场观众(环境)进行互动。比如就现场的一些气氛,或者与某个现场观众来点互动,比如点下现场某位企业的名字之类。你可以说:后面站了不少人,看来今天的活动很受关注,也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看到某某公司某总在台下,我们去年刚和他们合作了一个项目等等,这些都简单随意,但在紧张或卡壳或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上一下,缓和下自己的情绪,则是很有意义的。即使与前后的内容和语境不搭边,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话,本来就是说给自己听得。
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现场气氛外,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表明你在认真听,二是可以建立起你与呼应者的关联,三是可能形成现场的互动。这些都可以增强你的信心,而且可以对你的演讲形成正反馈。
虽然准备的很好,但当着很多人发言几十分钟,毕竟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演讲还需要研究者有清晰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和较好的临场反应能力。当然,最好是有自己的风格,能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让观众记住企业和产品,还能对这种印象有个相对持久、深刻的保持。如果几年以后,别人还能想起你的某次演讲,甚至小到其中的一句话、一个段子,那都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
在这里,必须要破除一个观念:不一定演讲必须要由老总来讲。核心是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演讲者。
如果想塑造企业整体形象,讲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等,可能需要一把手去讲;如果讲技术原理,或者就可以由总工或某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市场优势,或者就可以由商务总监来讲。
一场演讲,可以由一个人全部讲完,也可以不同的主题由不同的员工共同完成。这都不是事儿。唯一要强调的事,所讲的内容最好都是演讲者擅长讲的东西。
有的企业,为了保证演讲效果,甚至在内部培养一个人,专门代表企业对外演讲。
总之,当企业对外传播时,一定要重视主题演讲。要根据不同的听众和演讲场合,选取合适的演讲主题,采取最有效果的表现方式,安排合适的演讲人员,让宣讲真正成为助力企业业务发展的利器。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