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全程分类下恶臭污染监测与管控

时间:2021-08-18 15:46

来源:上海环境集团

作者:王川

据统计,2018-2020 年垃圾处理占全部恶臭/异味投诉的平均比例达11.3%,为近三年恶臭/异味投诉最多的行业。因此如何保障人民宜居安居,把最好的环境资源留给人民值得引起作为城市基层建设者的思考。

恶臭污染产生与作用机理

恶臭污染来源

环境大气中的恶臭污染来源十分广泛,总体分为天然排放源和人为产生源。

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生物体新陈代谢以及地壳活动等都会产生恶臭气体;而人为产生源可分为三类:农畜牧业污染源,即畜禽养殖场、屠宰厂、农产品加工厂等;工业污染源,包括石油化工厂、制药厂、涂料厂等排放有害化学性物质的工厂;城市公共设施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公共厕所等。

恶臭作用机理

恶臭物质发臭机理和它的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各种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硫(=S)、巯基(—SH)和硫氰基(—SCN),是形成恶臭的原子团,通称为“发臭基团”。

恶臭污染危害

恶臭属于一种感觉公害,对人的影响分为感官影响、心理影响和可逆的生理影响三个阶段,不仅会带给人嗅觉上的不适,而且还会使长期处于恶臭污染环境中的人们出现厌食、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功能性疾病。

目前已知约4000多种恶臭物质仅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其中硫化氢、甲醛、丙烯醛、苯乙烯等已被证实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2.jpg

此外,恶臭组分中的主要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会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发生快速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会对近地面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活性较高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于近地面O3生成贡献超过20%。

3.png

恶臭污染识别与表征

恶臭污染属于通过感官分析和心理感受来描述的一种特殊环境污染。能引起人嗅觉的最小恶臭物质浓度称为嗅阈值。测试某种恶臭物质的嗅阈值,其标准是在特定化学浓度下,50%受试个体能够闻出气味,另外50%不能闻出气味,便称此浓度为该恶臭物质的嗅阈值。目前国际性认可的嗅觉测试标准方法主要包括欧盟的EN13725 标准、美国的ASTM E679-04 (ASTM)标准和日本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4.png

臭气浓度与臭气强度是两种用来表征恶臭污染对人的嗅觉刺激程度的指标。臭气浓度是以恶臭气体的嗅阈值为基础的恶臭污染评判指标,即用清洁空气稀释样品直至样品无味时所需的稀释倍数;臭气强度是人对恶臭气味的一种主观感受,指样本在未经稀释情况下恶臭物质对人体嗅觉器官的刺激程度。我国参考日本规定恶臭物质及设定恶臭标准范围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六级臭气强度表示法。

5.png

恶臭组分监测方法

目前恶臭气体监测分析主要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905-2017)和《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1025-2016)等标准与技术规范。

恶臭采集设备

在样品采集设备方面,(1)真空不锈钢罐采样法属于直接采样法,主要用于挥发性气体样品收集,利用不锈钢罐的良好的气密性,将其抽至较低的真空状态,方便现场采样。其优点是采样方法简单,无需动力设备;不存在对样品的选择性吸附问题;可多次重复进样且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解析;(2)采样袋采样法适用于采集多种类型的气体样品,也是目前欧美、日本普遍采用的采样方法。其工作原理是“肺式”间接采样。通过真空泵将采样桶内的气体抽出形成负压,气体样品通过气体导管进入到采样袋内,可以避免样品气体和真空泵相互污染;(3)真空瓶采样主要用来采集分析厂界及环境样品中臭气浓度,不适合进行污染源采样,其成本相对较低。

6.png

从左到右依次为:真空不锈钢罐、采样袋、真空瓶

恶臭测定方法

目前恶臭测定方法主要分包括以嗅觉感受为依据的感官分析方法(臭气浓度)和以测定恶臭样品化学组分(硫化氢、氨等)、物质浓度为主要目的仪器分析方法。此外,还包括一些便携式现场检测设备,如电子鼻、VOCs检测仪等。

国内外臭气浓度排放标准及管理

排放标准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臭气浓度标准用于污染管理指导,规定臭气浓度标准的应用范围不尽相同。不同地区使用的臭气浓度由于测量方式差异导致单位不同:如澳大利亚使用OU、荷兰使用OUE/m3、美国使用D/T,韩国使用OC,而国际上对臭气浓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此1OU=1OU/m3 = 1OUE/m3 = 1OC= 1D/T。

上海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规定的非工业区臭气浓度及氨、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等组分浓度在国内均最严。

7.png

8.pn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