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E20环境平台文化黄皮书》:对上善若水的误解有多深

时间:2018-09-28 09:19

来源:中国水网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善行无辙迹”。“辙迹”就是车轮压过留下的印记。从前没有柏油路的时候,都是泥路,车在上面走就会有两道沟痕,要是赶车不顺着沟痕走,就会走出另外的辙迹,如果顺着沟痕走,就不会留下痕迹。

“善言无瑕谪”。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客观实际,这个话就没有错误,没有瑕疵,也不会招来别人的攻击。

“善数不用筹策”。“筹”是古代用来计算的工具,“善数”的人就不用记录,不用借用工具。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如果把一个事物做得严丝合缝,就不一定需要“关楗”,“关楗”为古代的门上用来插在中间上锁的一根柱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完全尊重客观规律,该闭就是闭的,该开就是开的。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结”就像一根绳打了一个结,“善结”就是顺势将事物连接在一起,即使不打结,他们也还会在一起。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圣人常随着人们的具体情况来帮助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常常顺着万事万物让他们发挥作用。在圣人眼里,没有坏人和好人之分,都是人,所有的药,没毒药没良药,都是药,用在该用的地方就可以了,这就是圣人。如果说一个人的分别心很重,就不是圣人了。“袭明”,“袭”就是“遵循”的意思,“明”字一边是个日一边是月,古人造字的时候很有艺术感。当太阳从东边出来,月亮还没下去,日月同辉的时候就是“明”。“明”指的是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寓意有些东西你可以看见了,但是才刚刚看见。在对一天的时间表述中,只有黎明用了“明”,没有其他的时间(中午、晚上)用“明”。“明”就是一些你看到的规律,因为看不到的没法遵循,所以圣人就是凡是已经看到的规律,就要遵循,这就是“袭明”。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提升自己,那就是“虽智大迷”,意思是虽然逞一时的聪明但其实犯了更大的糊涂。“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就是大迷,没有善性。“是谓要妙”,“要”是指两个互相连接的东西中间最细的部分,并且是连接对立双方的关键,“主要”肯定是最关键但不是最粗的,例如人的腰,不是最粗的,但却能把人挺起来。“妙”就是指能感受到事物的好,但是看不着。也就是说,你知道了善,你就不大迷了,这就是“要妙”。

7.webp.jpg

大德真善才是善胜

有大德之人才是真善的,善行天下者胜,做什么事都能做成,这就是善胜。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士”指古代的文官,意思是当遵循文官的道理,就不需要用武力去解决事情。

“善战者不怒”。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受情绪所影响,他会顺应战场上的客观规律去打仗。

“善胜敌者不争”。想要真正的战胜敌人都不是靠直接的冲突。不是直接去相争的,要讲究计谋,有了计谋很可能不争而胜。

“善用人者为之下”。如果你想用一些有识之士,必须是去求人,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为人之下。得告诉别人我需要他的帮助,如果命令人家来,人家可能就不回来。

“是谓不争之德”。不争高下也是德。

“是谓用人之力”。意思是这就是很会用人了。

“是谓配天古之极”。在古代“天”指空间,“古”指时间,“天古”就是古人讲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面,只有以善来做事才能做到极致。

“不争”的意思又是什么呢?从“争”字的构造上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也是一只手,两只手中间抢一根棍。两只手夺一个东西就是争。老子强调的是不争,上善若水也是圣人的一种追求。换一个词,可以是佛教里面讲的“随缘”。只有随缘才能成为圣人。成功的秘诀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老子的《道德经》与辩证唯物主义一点都不矛盾。

“上善若水”和佛教也有一些关系。佛教所说的“空”其实就是“道”。什么叫“空”?有把“空”解释为没有的,其实不对。道理是看不见的,但是客观存在的,“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空”的客观存在形式是什么呢?比如,大家现在坐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上午没有这个事情,晚上也没有这个事情,那现在的这个状态就叫“空”,这个时刻大家聚在一起开沙龙就是“空”。散会后大家各自离开,就又进入另外一个状态。“空”就是各种因素形成的、临时存在的一个属性。这和道是一个意思,是万事万物是最本质的东西。以人为例,如果想要害一个人,只要一个因素就可以让他死去,但是一个人活着必须得聚集各种事物,比如空气、水等。所以“空”是诸缘和合的,但是要破坏“空”,只需要一件事,这个就是“缘”。

哲学上讲究相对性,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是绝对的,实际上就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这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说的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讲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其中的“运动”就是佛教讲的“无常”。《道德经》里面讲“非常”,“常”就是不变,物理学说讲常数就是不变的数,非常就说明是变的。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的目标是悟空。学佛的人其实也是在悟空,当你真正看透了什么是空,用其指导行为,生活就会比较轻松。

学习叫“修”,用叫“行”,学以致用就是修行。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事物是属于个人的,所以说“天下为公”。孙中山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伟人,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在尊重他。他提出“天下为公”,当知道“为公”意思之后,为大家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毛主席讲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基于“天下为公”理念。为人民服务,不是我想为你做什么,而是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这就叫“善”,即顺应大家的要求。有时候放空自己,反而得到了一切。就像手里面想抓一把空气,紧紧握住的时候什么都抓不到,但是一伸开手周围都是空气。守道乃善,善乃圣人,只有成为圣人才能战无不胜,胜就是成功。所以“上善若水”中还涵盖着一个把任何事情做好的深刻道理。

编辑:汪茵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