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1 13:3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兰亚军
【系列一】写在垃圾分类作战正酣之际:其六大理念和“12345”法则
说到垃圾分类的难点,我们垃圾分类第一线的同仁们最有发言权,“伤害”也最深,可谓是“难点丛生”,都有“切肤之痛”,甚至有同志发出“垃圾分类,天下第一难”的感慨!
说起难点,可以是“环环有难点,步步有阻碍”。
举例来说,宣传动员环节,因涉及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素质、认知不一样,要想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改变他们的观念,难!还有进行宣传动员的人从哪里找、钱从哪出,难!几百年上千年,垃圾都是“一包丢”,现在要他们分三类或四类,想改变生活习惯,难!
收运处理环节,涉及物业、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废品回收人员、环卫人员,餐厨垃圾处理厂,填埋场、焚烧发电厂等多个利益主体,很多地方都各自为政,平衡协调起来很难!分类后的垃圾因是“逆向物流”,收运成本高,收集运输难!处理后的再生产品,特别是厨余垃圾产品的去处,由于没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销售难!
在垃圾分类管理层面,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涉及多个部门——有20多个部门,配合协调难!
最关键的是,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里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些还互为条件,比如产业链的“后端决定前端,前端又影响后端”。
这些难点,如果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理方式,那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像一个筐的螃蟹,牵出一个又会牵另一个”,只有系统思考,系统设计,方才有解。
在这之前,让我们采取“剥洋葱”式的层层分析,具体分析一下垃圾分类的难点。
一、产业链端分析
1、表面的原因 表面上来看,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好,是由于我们居民的环保素质比较低,不愿意分。不可否认,我们居民的环保意识还不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总体上来说,这些年由于国家大力的宣传和动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总体水平在提高。
2、实际的原因 实际上的原因,是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全产业链”未建立起来。很多地方,居民前端分类了,中端混合收集、运输以及后端混合处理,居民看到后,分类的积极性受打击。
3、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的“产业链”没有建立起来呢?
哲学上说,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制度出了问题。我国从2000年正式开始试点,现在已18年了,而且有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试点已20多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呢?这就又要从制度去找原因了。制度主要包含二个维度:法制和体制。垃圾分类真正要做好,一定以法制为基础,但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相关部委或地方上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比较笼统和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从体制上看,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涉及到地方住建、城管、市容、环保、教育、工业与信息化、发改委、交通、公安、国土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链,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目前,这些链节间实际是孤立和碎片化的。北京的大城管改革值得借鉴。
哲学上说,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是机制出了问题。我国大陆垃圾分类,不是北京没有做成功,或者上海没有做成功,抑或是广州没有做成功,而是我们整个国家(大陆)都没有做成功,这就要从机制上找原因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垃圾收费机制、源头减量机制,分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产生者责任延伸机制、再生产品推广机制等都未有效建立起来。
4、本质上的原因 哲学上说:越复杂的事物,其本质越简单。垃圾分类这么多年没有成功,本质上就两个字:利益。
这里有两个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利益平衡。垃圾分类,这里面有太多的利益主体,从民间来说,有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废品回收人员、垃圾清运队、拾荒者、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等等,这些相关企业或个人都在争垃圾。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城管、环保、发改、供销、农委、商务等都在管垃圾。“九龙治水,各管一滩”。一个方面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会出现“有利大家枪,无利大家推”。管理学上说:“可以一个人管2件事,但不能2个人管一件事”。而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利益关系也很难平衡,所以说李克强总理说的一句话“触动人的利益比触动人的灵魂还难”。
前面说了,垃圾分类是准公共物品,完全靠政府,政府失灵;完全靠市场,市场失效。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相结合,当然,还需要要社会的“治理之手”
第二层含义是利益收入。是指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利用整个“产业链”要能够盈利(合理利润)。垃圾分类这么多年“产业链”迟迟没有建立起来,关键的因素是,整个产业链不能盈利,因为,产业链不能盈利,市场机制就建不起来;市场机制建立不起来,企业就不愿意进来,这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想产业链盈利,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需要政策与法律的引导和强制,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及社会动员,就是我们说的“三有”:“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力”的社会,这三方面要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二、居民端分析
1、不知道为什么分?很多居民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不分对自己有什么害处?
2、不知道怎么分?有些居民,经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动员后,也知道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但不知道怎么分,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3、不愿意分!不愿意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很多情况是居民在家里进行了分类,收运时又混在了一起,居民看到后“很受伤”,就不愿意再分了。另一方面,客观的讲,分类比不分类还是要麻烦一些,在“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的情况一下,没有激励和约束机制,居民就不愿意分了。
三、政府端分析
垃圾分类的公益和环保属性,决定了垃圾分类一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垃圾分类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因此,需要政府“一把手”来统筹和调度,常言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但很多地方政府“老大”对垃圾分类为什么不重视或不积极呢?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