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实录丨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09-01 09:45

来源:生态环境部

8月20日至25日,290个督查组共检查17323个企业(点位),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1036个,其中派驻汾渭平原11城市的90个督查组共检查4416个企业(点位),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598个,占全部问题数的57.7%。

从督查情况看,汾渭平原的涉气环境问题呈现出问题突出、类型多样的特征,主要存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彻底、应淘汰的燃煤锅炉未拆除、工业企业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突出问题。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督查效能。

一是紧盯问题排查,各督查组将继续以发现问题为导向,按照工作总体安排,重点围绕工业企业、“散乱污”、燃煤锅炉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二是公开曝光违法企业,紧盯落实整改,督促落实政府的监管职责及企业主体责任。

三是以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为核心方法,督促地方举一反三,履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绿盾2018”专项行动开展巡查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了视频会议,印发了实施方案,对“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

8月下旬到9月下旬,生态环境部联合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绿盾2018”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巡查工作于2018年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进行,为期一个月。

本次联合巡查分12组,对31个省(市、区)全覆盖。本次巡查重点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批示要求进行整治的自然保护区(地)、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媒体曝光或审计通报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问题突出的其他自然保护区。巡查内容包括:2017年以来新增的违法违规问题核查整改情况;“绿盾2017”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机构建设、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等情况;“绿盾2018”专项行动问题台账的建立和销号制度执行情况等。

为保证巡查工作有的放矢,生态环境部对全国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筛选出列入巡查范围的自然保护地及其问题清单进行抽查。各巡查组将深入实地进行检查,核实存在问题的点位。巡查工作设立了举报电话并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广泛征集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并邀请媒体记者随行跟踪报道,向社会公开巡查工作进展。目前,已有11个巡查组进驻地方开展巡查工作。

下一步,为确保巡查效果,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将对查处和整改问题不力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进行公开约谈,督促其整改。

下面,请崔书红司长介绍情况。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

崔书红:感谢主持人,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

去年9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了环评制度改革的情况。今天,我将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介绍环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并回应大家关心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我要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环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大家知道,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李干杰部长亲自安排部署。

近年来,环评“放管服”改革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改善环境质量的主线,坚守防范环境风险的底线,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可以用六个“最”来概括:

一是最大幅度简政放权,环评涉及的5项行政许可,目前已经依法取消了3项,这三项是部门预审、试生产审批、竣工验收许可;保留的2项,一项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还有一项是环评机构资质管理,还要进一步改革。除跨省、跨流域建设项目,部分新建规模化石化、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项目由生态环境部审批外,绝大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都下放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2018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1686个,其中,生态环境部只审批了22个。

二是最大限度减少环评审批,实行区域环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大幅减少编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数量,将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环评实行分类管理,分为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原来都是审批制,通过修法,依法将登记表从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2018年,上半年,全国备案项目环评412864个,占全国项目环评总数的八成。也就是说,现在项目环评的80%无需审批。需要审批的9万多个中,编报告书的也只占8%,报告书、报告表的内容和编制工作量差距是很大的,这些工作大大减少了环评工作量。

三是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间,采取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转办,同步评估和审查,对合法合规、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布局等项目环评的审批时间,已较法定审批时限压缩近50%,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六个一”,就包括审批时间压缩一半,现在环评审批已经实现了。登记表备案现在只需10分钟,过去需10天。

四是最严格措施保证环评质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环评改革专项督导,常态化进行环评文件技术校核,对环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开展五批次技术校核,涉及31个省(市、区)的482家次环评机构的1048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我们发现了一批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将依法处罚处理。

1234567...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