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8 13:00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少甫
月正圆时,可待花开正好---环卫市场化驰骋蓝海之上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市政环卫一直由各地环卫、园林绿化和市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负责管理和实施,行业具有典型的政府垄断性质以及公用事业属性。2002年起,我国推动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在十八大确立了政府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的思路,并在十九大上提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指出政府职能要从“管干合一”向“监督管理”变革。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个国家鼓励公共服务业市场化的政策。各个地方也出台多项在公用事业领域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的政策,要求当地环卫监管部门从“管干一体”转型为专业监督管理组织,将环卫服务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服从管理机构调度的前提下,自负盈亏。这一系列举措核心是避免政府成为单一投资主体,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使得环卫服务走向市场化。
一直以来,政府对环卫服务的投资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过去的十余年间,环卫行业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市政公用事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但投资的绝对增量还是很明显的,从2006年的65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23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
与其他的一些环保行业相比,环卫行业普遍拥有相对健康的高资产周转率,以及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资产回报率,这可能得益于环卫行业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这些也是环卫行业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环卫市场被各大主流资本看好,资本运作频繁,众多外部资本涌入环卫行业,环卫市场也迎来了投资高峰。
整体环卫市场来看,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预测,至2020年,环卫行业整体将释放3000亿/年的市场空间,其中传统的清扫保洁业务约1490亿,环卫车辆设备900余亿,垃圾清运业务约350亿元,垃圾分类约200亿元,公厕运营的192亿。
从地域角度来看,2017年环卫市场化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独占全国的近五分之一。
据E20研究院观察,各单体项目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分类、中转输运、末端处置,都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如垃圾末端处理处置领域已经进入市场化十多余年,通常采用BOT模式;中转运输主要采用BOT或TOT模式;垃圾源头分类以及市政道路清扫保洁等环节主要采取的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常来说,垃圾源头分类以服务人口/行政区域计费;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以清扫保洁面积作为计费单元;中转站运输服务以垃圾中转的收运量作为计费单元,或用到“可用性付费”模式;而末端处置上的传统BOT模式就是靠政府提供的保底量,以垃圾处理的重量为计价收费单位。此外,焚烧厂项目公司还有焚烧发电量的收入来源。近几年火热的环卫一体化项目则是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选择综合计价的方式进行。
E20研究院对近期环卫项目和固废项目近期中标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环卫项目在整体固废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几个月间均保持在40%以上,最高一度达到70%。环卫单体项目中目前以传统清扫保洁项目为主,单独的垃圾分类项目也开始凸显。同时我们发现环卫一体化的项目数量也正在不断增长。
而在环卫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环卫市场的竞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链延伸布局。据E20研究院调研,无论前端的环卫运营企业亦或是末端从事垃圾终端处置的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科技型企业,都在进行全链条一体化的布局。
花开有期,花有序木有枝---环卫一体化开启新征程
环卫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据E20研究院分析,目前末端处置无论在市场或是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均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垃圾分类、智慧环卫、公厕运营这些新兴领域才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传统的环卫设备、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等细分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