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3 15:44
来源:环保部
附件:江苏省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江苏省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聚一高”新要求,以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全力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动真碰硬,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防控环境污染风险,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十三五”末,确保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2%以上;10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70.2%,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即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更大力度地治太湖、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环境隐患,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强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规范环境秩序。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具体问题,实行整改“清单制”,细化明确整改责任、目标、时限和措施,一项一项整改,一个一个销号,坚决整改到位。
(三)建立健全环保长效制度。深刻反思,举一反三,积极推进《江苏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改革事项,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央要求、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三、重点举措
(一)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环保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1.切实把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清醒认识江苏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与环境承载之间矛盾突出的现状,清醒认识生态环境是江苏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清醒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严峻性、艰巨性,彻底解决思想上的误区、认识上的偏差,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级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切实解决环境保护重大问题。
2.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地方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坚持管发展的必须管环保,管业务的必须管治污,切实把环保责任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地落实下去,把环保压力及时有效、不折不扣地传导到位,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年度环保重点任务,作为省委、省政府每年重抓的工作,层层细化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3.建立省级环保督察机制。借鉴中央督察模式,制订《江苏省环境保护督察办法》,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对全省设区市开展环保督察,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落实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等情况。2017年上半年开展试点,2018年12月底前,对全省13个设区市督察一遍。
4.健全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把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一条底线,进一步加大生态环保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权重。抓紧制定《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我省实施细则,对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等情形的,依规实行终身追责,对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职务。
5.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公共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支出总量不减,增幅优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以PPP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根本上为生态环境减负。
1.优化空间结构。坚持空间管控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大力推行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科学合理、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着力提高开发水平,建立自然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开发强度的警戒线。调整优化全省生态红线区域,建立红线保护监管信息平台,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监管考核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限期关闭和搬迁红线区域内的违法违规项目。
2.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从严控制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大幅削减非电行业煤炭用量,对所有新、改、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行减量或等量替代。在热电企业密集地区加大热电整合力度,限期完成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合工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和区外来电规模,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3200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1%。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