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农村垃圾分类:一位学者的乡村实践

时间:2017-02-10 09:1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叶馨

“我们朱河镇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整个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体系最为健全,我们村的行动也快。”常纪文感慨,“作为学者,除了做研究,更要深入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否则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农村垃圾分类比城市里更容易

“村子太大,如果请环卫工人,一两个人根本扫不过来。但如果村里实行‘门前三包’的制度,家家户户都有分类垃圾桶,卫生工作就好办了。村里的垃圾收集三轮车可以把每家的垃圾收运到指定的场所,镇里的汽车就运输到县城里,县里有垃圾焚烧发电厂。”

有人问,每户的垃圾都分类了,但运输时又混到了一起,怎么办?常纪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现有的三轮运输车单日收运可腐烂的垃圾,双日收运不可腐烂的垃圾,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农村的垃圾分类模式不要和城市的一样。”在常纪文看来,在东部和中部一些地方,农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初步城市化,但农村毕竟还是农村,农村的垃圾结构不一样。目前比较流行的垃圾分类方法大致有二分法(干的和湿的,或不会腐烂的和会腐烂的)、三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他)、四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厨余、其他),而李沟村采用了最方便村民理解的二分法。

“农村垃圾分类比城市里更容易。”常纪文认为,我国东部农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城市是“陌生人的社会”,而农村是熟人社会,宗族影响和村集体管理相结合,农村垃圾分类管理相对容易些。

2016年,常纪文曾到湖南宁乡调研,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在宁乡的一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做得很好。邻村“不服气”,村民批评外出工作的人太不关心家乡的建设。不甘下游的邻村发起了村民捐款,短短两年就募捐了500多万,其中一位少时离家现又返乡的“乡贤”,个人就捐助了70多万元。该村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变整洁,还建起了环保学校。为表彰做出贡献的村民,优秀村民家庭的照片被贴上了村里的宣传栏,还有卫生评比公示栏,这些做法大大鼓舞了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自从我们村有了分类垃圾桶,我外婆家的那个村,也有了压力,也给每户配发了垃圾桶。”常纪文笑着说,朱河镇的一些村与村之间已经开始在发展上比拼。有的村比较富裕,有的村比较穷。村集体拿不出钱的,只能借助“乡贤”的力量。目前,主动参加美丽乡村建设的“乡贤”,其力量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的十点思考

垃圾分类,让李沟村的面貌有了改观。村里发现,应该再设一个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甚至考虑在镇里建一个环保产业园,可以生产垃圾桶、垃圾车等配套设备。

如何在农村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常纪文根据自身“实战”经验,总结了十个要点:

第一,农村垃圾分类需要制度化。由于文化素养等原因,普及分类仅靠“自组织”“自管理”是不行的,还需要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监管。例如村委会可以建立奖惩机制,或制定“门前三包”等制度进行约束。

第二,需要赢得地方的支持。做好农村垃圾分类,除了制度支持,还需要“村两委”支持、机构支持,并发挥“乡贤”的撬动力量。

第三,农村垃圾分类既要统一化,又要允许多元化。不同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进。在较落后的地区,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方式能够收到更好效果。

第四,农村垃圾分类也需要其他制度的配合。例如,与河长制相配合,还可以要搞“区长制”,划片管理,明确责任人。

第五,需要长效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

第六,要让垃圾分类收集有效益。现在,李沟村的垃圾处理费是每人每年20元。今后,可以考虑将村镇的垃圾清扫和垃圾分类管理等外包。

第七,需要建立完整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条。从垃圾分类、收运到利用处理等环节,缺一不可。

第八,农村垃圾分类的起点要高,不要太高,但不能低。配套的设备和技术要跟上。垃圾桶、垃圾车等最好实现标准化。常纪文认为,农村引进垃圾分类收集车“不是必要的”,因为可以对分类垃圾分时段收运。例如,单日收可腐烂垃圾、双日收不可腐烂垃圾,或按早、中、晚收运等。

第九,各省市应该争取尽快出台地方性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法规或是规章。

第十,欢迎住建部出台国家性的指导规范。

“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加上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常纪文总结说,“农村垃圾分类,需要建立与农村自治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垃圾收集处理制度。” 

从垃圾分类看社会的发展转型

眼下,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垃圾分类已经广泛开展;中部地区正在进行试点;西部地区起步较晚。该如何看待我国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意义?

“不能小看垃圾分类,它反映的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它能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常纪文认为,首先,其有助于让老百姓养成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者,其有助于发挥垃圾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改善生活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其核心意义在于人的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型,这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发达阶段转型。

“农村垃圾分类,是历史的潮流,大势所趋。”常纪文谈到,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再到2016年环保部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习主席的“两山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的合力正在不断集聚形成。 

后记:学者的难题与期望

听常纪文讲述他的乡村实验,受到他的感染,因为他的治学态度,对家乡对事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编辑:叶馨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