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土壤修复商机无限 产业缘何难上正轨?

时间:2013-09-11 10:22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杨瑞雪

危机与商机并存,在土壤污染成为无可回避的环境危机后,土壤修复自然也变成一个潜在的市场爆点。“土壤修复催生千亿市场”、“土壤修复孕育千亿商机”、“土壤修复产业将进入黄金期”等类似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但所谓商机孕育了许久,为何迟迟不见其真正“呱呱落地”?笔者认为,一个产业若实现真正崛起,在危机催化的条件下,还须具备相对健全的政策法规与成熟的商业模式。那么我国目前的情形如何呢?

专家看法

商业模式与投融资机制亟需创新

在严峻的土壤污染危机下,不少业界人士发现其隐藏的商机:一个上千亿元产值的土壤修复产业即将形成。但当他们欲投身其中、借势吸金之时,却举步维艰,甚至饱受煎熬。有调查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土壤修复公司在成立后,难以获得项目,并且难以落实。

“资金缺口巨大与不到位是造成土壤修复项目难以推进的首要因素。”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委会副秘书长曹芳萍直言。

2011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项目的投资主体大多是政府。由于产业前途尚未卜,多数地方政府持消极观望状态,从而造成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商业模式与投融资机制亟需创新。”曹芳萍认为,我国环保产业其他领域,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产业的成熟商业模式在土壤产业中未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VC与PE在环保领域的投融资案例逐年增加。曹芳萍建议,可顺势加大股权融资、扩大直接投资和项目融资,并提倡学习美国的“超级基金”设立土壤修复产业投资基金、环保信托等,实现产业投融资机制多元化。

曹芳萍也表示,我国正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土壤修复产业面临发展机遇。按照环境投融资优先集约增长规律,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政策动态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起草

7月,国务院报告介绍,环境保护部2012年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启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起草工作。在“镉米”事件爆发后,环保部也回应称,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并将补充完善“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相关内容。

立法研究专家组长王树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目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立法工作,镉米的频繁出现将加快其出台,预计最多3年内就将正式出台。

王树义称,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完成了几十上百稿,这部法律目前在大的框架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但另有专家组成员稍早前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法律定位、起草基本思路,基本内容框架等已具备,但立法的内容还处于不太成熟的讨论阶段。乐观来看,三四年之内能出台就很不错。

据了解,由于土壤污染防治法涉及环保部、发改委、国土部、工信部、农业部等众多部委,需要讨论、调研、协调的内容较多。多年从事环境立法工作的上述参与起草的专家认为,立法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反复调研和协调。

《治理工作安排》出炉

1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表示,该工作安排就是人们之前期待的《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发改委、国土部和农业部等将不再单独出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

《工作安排》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并要求环保部与地方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等,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如果完不成治理任务将被问责。

但《工作安排》也引来些许质疑,很多关心土壤污染的的人表示“不解渴”。有业内人士称,《工作安排》没有任何关于土壤污染现状的介绍。这既充分说明我们对土壤污染现状的认识十分有限,也说明现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的数据十分敏感。

“黄金期”、“千亿商机”、“千亿蛋糕”的说法为土壤修复的发展带来无限憧憬,但前路漫长并荆棘满布,首先须在上述两点,即商业模式、政策标准方面形成基本体系,产业才真正可期。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