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项指标彰显中国高质量发展决心

时间: 2021-03-08 12:0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薛涛

  指标9: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3年,比2020年提高0.5年。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劳动力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继而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今后不仅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还应该加强成人教育、在职培训等。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体系的支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提升中国劳动力体系素质的重要指标。

  张海冰说,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未来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更需要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和完善的职业教育。先进制造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未来都需要大量人才。

  指标10:

  执业医师数首次纳入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也是一项新指标,充分体现了“病有所医”的主旨,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

  “规划纲要草案专门把执业医师数量作为一个民生福祉的指标提出来,非常有意义,是民生领域的强弱项、补短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的国家。执业医师数量的增加,对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非常有意义,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指标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指标11:

  “应保尽保”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95%的指标下,意味着除大学生等群体外的法定参保人群都将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中,将实现“应保尽保”,提高整体福利水平,通过社会制度化解个人风险,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目前,中国社保改革与发展已取得巨大成效,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持续扩大。但也要看到,市场与社会力量主导的其他层次保障发展仍较滞后。进入“十四五”,要坚持法定社保基本的定位并加快定型,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指标12:

  新增婴幼儿托位数指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相比“十三五”规划,这是一项新指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婴幼儿托位数不仅是一个民生指标,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指标,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指标。

  他说,从人口发展角度来说,婴幼儿托位数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年轻人生育的忧虑,有助于中国逐渐摆脱人口增长势头趋缓,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境地。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婴幼儿托位数的增加意味着年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张海冰认为,婴幼儿托位数的增加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如果能够很好地把婴幼儿照顾起来,实际上是解放了很多年轻劳动力,让他们能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指标13: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

  目标“非常宏伟”

  规划纲要草案将“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指标比“十三五”期间提高了1岁。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的目标非常宏伟,也非常好。”全国政协委员边惠洁表示,今后在慢性病、肿瘤等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用药、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要重点发力,这将对实现“十四五”的这一目标起很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为完善“十四五”时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议构建覆盖城乡、覆盖全生命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特色与优势突出、设置与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构建全球医疗科技合作的网络体系。

  指标14:

  单位GDP能源消耗目标

  设定科学合理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3.5%,这比“十三五”目标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指标设定主要基于节约能源、能源结构(化石能源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上升)、技术进步(循环利用等)、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加上各地发展水平差异及考核影响,强度并不低,指标也没怎么下降。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GDP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分别降低16%和15%。“十四五”规划则进一步明确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预期目标设定科学合理,一般来说越往后难度越大。

  指标15:

  碳排放指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这一指标和“十三五”目标基本一致,都是降低18%。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和此前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政府对碳排放的要求并没有放松,这将有力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

  据悉,当前我国能源供给仍以煤炭消费为主,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按照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8%,假定设“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GDP增长保持在6%的水平,意味着“十四五”二氧化碳增长为年均1.9%,5年累计增长9.7%左右。

  指标16:

  实现优良天数重在大气治理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20年的87%提高到2025年的87.5%。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此前介绍,“十四五”期间优良天数从87%提高到87.5%,扣除疫情影响,相当于从84.8%提高到87.5%。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实现优良天数重在大气治理。一是治理范围的扩大,稳步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空气质量;二是污染源的治理,除了PM2.5,还有臭氧等源头治理,落实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这也会给相关产业行业带来影响。

编辑: 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