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0:31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薛涛
我豁然开朗,这是从象形上模仿“有和无”的“和”啊!所以,玄在这里,就是有和无的“和”。
如此来看,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前者只为发音而存在,与“常(恒)名”的关系更远,后者好歹还在象形,只是我们华人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此处不由得让人信“道”的现象是:玄读“旋”,这对“有和无”在屏幕上仿佛旋转了起来。它的发音暗示它“玄”转起来的样子,也象极了自然界生物的基石--基因,并体现了有和无的“和”关系。老子用一个字“玄”,完全体现了我认知的《道德经》所有的精髓:
1、“名可名,非常名。”起了名字,讲出来,就会失去了它的原来意思。老子知道“玄”这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太关键,命名了就会讲不清楚,干脆把它画出来,画出来不会动,那就让发音帮它在你心中去动——旋之又旋;
2、“道可道,非常道”,更讲不明白。“一生二”的关键,就是天地之始的“无”生成了“有”和“无”,而它们也来自于“道”。“道”即是“有”,“道”也是“无”。所以,“道”,就是“玄”的样子;
3、“有和无”,是一对阴阳,是平等的你中有我,随时互相转换。“有无相生”,“旋”之又“旋”,“反者道之动,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道德经》的“知”,加管理的“行”是最好的认知之阶。因为它们是用“有和无”的人性搭起的一对慢速旋转的纵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交织的横梁(不确定性使得你会偶尔下跌),让困在智慧之网上的我们,用认知之力一步步攀登上“清明”的心观,在这个同为“玄”的基因象形的逻辑长梯上触摸道的边界;
5、在管理学中运用它,就是“自私”和“无私”〔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三)〕这一对矛盾体,两者能在一个“有道者”身上如何做到和谐的共存,恰恰是我修习的“管理学”流派的最大的法门之一。其背后,蕴藏着最合理的和最深邃的商道、管理和处世哲学,也是需要达到“二生三”的境界才能偶尔触摸到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依然通“眇”,老子文字背后是在强调什么呢?老子在提醒我们,别以为你真看懂了《道德经》,就觉得自己窥探了宇宙的原理而沾沾自喜。我们区分了“有”和“无”,实际上也割裂了宇宙本源的“一”,这些矛盾体因为本源一致,就会互相转化,无论是有和无,还是自私无私,还是善恶、弱强虚实,等等。一旦区分,就会在认知中割裂。我们以为我们懂的很多,其实我们就会不懂的更多。所以当我们对着这本《道德经》分析越多,自觉懂得越多,我们就要提醒自己离开本源越多,越要谨慎和放空自己。想理解“道”,就是要真做回那无名的婴儿。我们从“有名”的分析归纳的逻辑认知,再递进到“无名”的心观力,在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转化中,从信到不信到信,才有可能真正攀升到(也可以说是回归到)了所有的(也是唯一一的)“道”的门口。
因此,“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无为,“是谓配天古之极”。[7]
所以,世间各种矛盾都是“负阴抱阳,福祸相依”。人类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是各有其长短和因缘相和。中科院物理所一位专家说,汉语不如英语,所以阻碍了我们的科学发展。而就像这个“玄”字所显示的,语言就是民族的基因,我们的汉语竟然能以如此方式微眇的呈现“道”的本质,处于大变局之年代,却能突然体悟汉语象形之美,让人无法责怪之.回看我中华当下之磨难、让人何以释怀邪?!
偶然与必然,因果与命,命与道,道与做好人
1、因对《道德经》第77章的共鸣突然决定写一本书,用管理学来解读《道德经》的鲁莽,根源于我追逐的癖好,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2、率意挥洒的对《道德经》第77章的解读,竟然和花四十天时间严谨研读《道德经》后的理解恰好完全吻合,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3、四十天前,直觉让我决定把《道德经》第一章放到最后来写,吻合了《道德经》提倡的“先易后难”[8],却又不如此不能成书,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4、写书的目的是想借着对《道德经》的学习,把自己管理团队的实践经验和咨询经验一并理论化,这个其实大大提高了成书难度——不能像我调研过的市面上常见的《道德经》图书那样,或者死磕《道德经》变成哲学理论分析,或者挂个《道德经》的大旗,实际上却大谈自己的管理咨询经验。结果逼着我既死磕又要联系实际,竟然在最后一集将悬崖两侧的大桥完整对缝合拢,惊了一身汗的感激涕零。而这第一章也开示了,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5、年过半百的我,在7*18小时的测试能力边界的解读《道德经》之苦中不知其苦,体会到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于是全力去解周易而忘我的快乐,也一定程度解了我自己面对大时代背景下的工作生活各种转折的焦虑,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6、在近年来的时局下,企业家和朋友越来越多地向我述说焦虑,而我不能很好的回答他们焦虑本身究竟是什么。前者还是E20的责任,留下了自己心中的焦虑。这次从孔子的解经之乐到我的验证,到知道是因为成长之乐和背后的认知之乐才是与焦虑同行的解药,这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