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8 10:59
来源:中国水网
此处,也感谢谦子和华夏时报的对于本书的采访,每次都让我回顾和收获良多。(相关阅读:毒舌薛涛丨他说出了环保行业的真相!)
五、四十二章经的“二生三”
为了让大家知道第二版可能会发生什么,我选择了刚刚完成的,整整花费了一个月的插空投入时间(业务压力太大,所以这次没敢再向傅老师要假期,都是挤压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第四十二章《“二生三”就是既要又要》的更新版,后期在本公号中播出。这里是它的第一版,用作对比:(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第一版里解读第四十二章,我认为,“二生三”的启发,就是在当下的局面,对于管理者必须做到“既要又要”。这个含义得到了吴总、蔡总和小宋等的高度肯定,现在回头看,因为成文早而且一气呵成,所以没有对经文按第一章(玄之又玄)那样做深度的解剖,写书后期又不忍改动。这次修订结合对佛学和心学的阅读,尽力补上。
比如,类似对“无为”的理解, “本自俱足”很多人理解的仅仅是不在乎外在的获得,进一步修的自己无欲无求躺平心安。其实,它的意思是心境与外在他人的肯定或否定无关(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的含义),转而努力诚实对自己(正念、致良知),做好自己内在心理和外在作为的每一分细节(这一点是认真而极致的,绝不松垮),由于同时削除了对外在的当下得失的欲望(这一点是止于至善,不过分在乎且持守中庸之道),就不会患得患失到紧张的发挥不佳(出自刘国梁)。我说“二生三”就是“既要又要”,落在既要目标远大又要活在当下这个角度,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修行观才能做到:修自己建立远大的目标(认知三格的第一格,也是致良知),但是不在乎当下一些具体的外化目标的得失(那些往往异化为过度的欲望),活在当下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从认真做事做人的格物本身(人书金字塔的攀爬和认知三格的循环)中获得持续的乐趣和动力。做到这个很难,却是唯一的正解,这也是稻盛和夫的“为善”、“精进”和“工作即修行”的要义。对照的,前述的普鲁士教育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一个十分努力的孩子,对每一个具体的近处目标都要拿下,人刻薄于因果的当下实现和即时满足,这一细微的差别逐渐累计,同样都是铁杵成针的努力,却会逐渐因佛魔一念,最终天差地别,努力把自己变成了自私而短见的慕容复。用下面这个文章,可以生动的解剖这一点,从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这个细节来看:
“没有成功过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停留在是不是我尊重这个老师一点,人家就尽心一点,我不尊重,就触怒了对方。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了。但是她给我们揭示了师不顺路的根源。
师不顺路不是这个师父拿架子,而是说,这么顺着你,由着你,你本人没有正心正念,你是吸收不到什么的。”(相关阅读:为啥同样的成长环境下,有的孩子这么有出息,有的孩子样样不行)
道德经解读中对“玄”的自己的破解方式,也让我迷上了说文解字,这是第二版更新的另一个方面。吴总和在上海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先后都和我说,过去三十年不是常态,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未来我们要面对的局面才是常态。看来他们都认可我在去年年底固废战略论坛上对“势”的拆解。那么,面对当下和未来,我们该如何做呢?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周星驰的电影成为极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涵于勇敢的笑对惨淡的人生,依然坚守着善良和努力,从不躺平。大家是否还记得韦小宝在鹿鼎记中寻找的《四十二章经》,看来这个数字里面暗示着藏宝。当我这次重新解完“二生三”后发现,它和曾经让我破关的第一章竟然是同等重要的一篇,所以提前放出来,希望对理解本书有更多的帮助。
我的成书之际恰好是五十岁。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并且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眼中的天命,不是躺平的天命,而是感悟到了悟道的快乐和动力,并且勇于实践在生活中,也可见来源同宗的易与道的魅力。下附的水姐这篇论中年男人如何保持心力的文章非常好,完全认同,尤其是在面对当下的令人压抑的环境下:“一个人思维上的快乐,是纵横知识的快乐。思维是一种基本生存工具,但到了某个年龄之后,它就升华成了“核心思想”,通常50岁左右,这个内核会被感应到的。”总看到一些人,把天命、道德经乃至佛经理解为躺平,私以为都是错的。道德经说有无相和,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躺平之人自以为得道,笑别人还在“有”中挣扎,却不知自己也坠入“无”“空”之井。只有做到“二生三”的有无玄同,才有可能“无为而无不为”。(相关阅读:中年男人如何心力满满?)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