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实录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时间:2024-03-11 14:39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中国网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明显能感觉到身边的环境在变好,但去年多地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想请问黄部长,如何看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对今年的工作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蓝瓦蓝的,PM2.5是个位数,说老实话,我站在这个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肯定了过去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应该说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过去的2023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我们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就拿大气环境治理来说,首先是疫情转段以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明显回升,部分领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这对我们稳住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去年的气象条件极为不利,2023年我们国家气象条件进入了一个新的厄尔尼诺周期,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平均气温升高的同时,阶段性的冷暖交替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对我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冲击。比如说,上半年受到来自西北以及蒙古国的强冷空气影响,我们国家发生了17次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过程,为近十年来最多,仅此一项,让我们的优良天数比例损失了3.3个百分点,数目可不小。又比如,年底一次高温、高湿、静稳不利气象条件所导致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就拉高了全国PM2.5平均值1.1微克/立方米。

所以面对这么一个严峻形势,我们和有关部门一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减缓和对冲这样的不利影响。比如说,我们加快了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去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2亿吨,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我们完成了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00万户,有效降低了散煤使用。我们还在国内全面实施了轻型汽车国6B阶段的排放标准。另外,我们加大了监督帮扶力度,督促地方整改了8.7万个涉气的环境问题。这些措施应该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扭转了被动局面,推动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就拿大气环境质量来说,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与全社会排放程度比较低的疫情期间三年平均值相比,我们还低了1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年度目标相比,我们好了3微克/立方米;与疫情前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就更大了,四年之内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这是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就更为喜人了,去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9.4%,比“十四五”的目标还高了4.4个百分点;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干流的水质这些年稳定保持在Ⅱ类。这些数据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经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愈加亮丽。

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高水平的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有这么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的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我们考虑要在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农村环境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的风险管控这些领域取得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第二,我们要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并分层次的推进美丽省域、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

第三,我们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推动我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尤其是最近启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我们绿色转型做好支撑。

最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监督力度,着力提升我们国家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多样性、稳定性。

谢谢大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黄部长好,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生态环境部去年也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地方检查,推动各地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请问整治效果如何?今年还有哪些工作安排?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成都商报的记者,我在成都生活工作了30多年,很有感情。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是我们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非常重要。但是,近年来各地也相继曝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的行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比如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编造数据、假冒他人签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换监测样品、干扰采样探头、编造假报告假台账、篡改仪器参数,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计算机系统修改监测数据,性质极其恶劣,而且造假的趋势还在向专业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这些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秩序,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也冲击了我们的底线。对这些行为我们绝不能容忍,必须坚决打击,而且要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十四五”以来,我们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一起,连续四年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我们采用“四不两直”检查,刚才您已经提到了,监督帮扶、大数据监管乃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有效手段来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行为,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体有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慑。这三年我们查处了2260家有违法行为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向有关部门移送了193起案件进行刑事立案,还公开曝光了457个典型案例。另外,我们还查处了企业在环境自行监测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关部门移送了930起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这些案件当中包括去年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山东锦华公司的环评造假案、江西展航公司的环评造假案、广东广禾公司的机动车检测造假案等,这些案件都已经宣判,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第二,我们推动了行刑衔接,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我们和最高检、公安部一起构建了行刑衔接、一体化推进的联动执法机制,形成了共同会商、共同挂牌督办、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关工作的“组合拳”,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执法效能。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山东锦华公司造假案,环评公司利用挂靠、伪造他人签名的方式充当虚假环评文件的制造者,这些年伪造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48份、环境影响报告表879份,数目巨大、性质恶劣。过去这类案件在查处过程中存在“三难”,第一立案难,第二取证难,第三定性难,我们有效地通过这个机制和地方联动,解决了这“三难”的问题。目前,这个案件4名涉案人已经受到了刑事处罚,可以说这是环评制度建立起来因造假入刑的第一案。

第三,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检和最高法修订出台了“两高”司法解释,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以及碳排放检验检测过程中,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最近,国务院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予以严惩,既罚机构也罚责任人,对于情节严重的还要取消其执业资格。这些制度毫无疑问都增强了我们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能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用科技的力量来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线。最后,我们也欢迎新闻媒体以及今天在场的各位记者朋友发挥好舆论监督优势,和我们一道推动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谢谢大家。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