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 四方面完善市政供给体系

时间:2022-05-19 09:55

来源:中国固废网

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全龄人口为服务对象,以共建共享、内外

联动为基本手段,社区级公共服务为规划重点,深入挖掘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形成适合传统平房区空间特征与功能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全面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补充。

中心城区通过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城镇棚户区改造、违法建设治理、利用国企原有商业网点资源及闲置空间等多种方式补齐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强化组团、家园中心一体化管控和统筹实施,实现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和充分共享,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重点加强老城区公共设施补充。

新城地区因地制宜加强基本民生服务保障,满足人民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需求,构建兼容复合、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补充。

(三)提升交通治理水平,打造高品质出行环境

1. 畅通道路网络,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

完善低等级道路系统,促进次支路等低等级道路微循环建设。加大次干路、支路等低等级道路建设和移交力度,完善地区道路网络,增加路网密度,畅通道路微循环系统。加强道路林荫化设计,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水平,提高慢行系统连通性,提升出行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推进地面公交场站的规划建设, 适时增容外电设施,提高电动公交车辆和线路组织的整体保障能力。实时优化区域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形成错位服务,全市层面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衔接配合,提升大公共交通可达性和整体服务水平。

2. 强化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围绕轨道站点布局功能中心

提升既有线网的运营水平,结合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客流特征,明确中心城区以地铁服务为主,注重优化织补、挖潜提升,外围建立以市域快线(含市郊铁路)服务为主,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为补充的多元化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弥补线网层级结构短板,提升轨道网络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各类功能区布局,与轨道线网和枢纽站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梳理和调整轨道交通廊道上的职住功能关系,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促进职住平衡的优势。推广平安里站一体化改造经验,通过规划引导一体化建设,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老城更新的紧密衔接,弥补老城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的不足。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组织城市生活,丰富轨道站点周边业态,在站点周边构建以人为本,步行、自行车优先的交通系统,实现“轨道+慢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探索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区域规划指标平衡与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发挥高价值存量空间的发展优势。

3. 补足交通设施短板,鼓励场站复合利用

开展基于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土地、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实现传统加油站和充电桩(站)、加氢站等新能源补给基础设施的有序衔接、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推进停车位错时共享,倡导居住小区利用内部闲置用地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将电动汽车设施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标配,利用闲置用地增加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对配套市政电力设施进行适当增容, 提高城市更新地区的整体交通基础设施韧性。结合城市更新地区的交通场站设施建设,将交通场站与社会停车场、小型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小型商业等进行融合,率先在青年路、和平里北街和菜市口三个地铁车站开展试点,通过持续优化地铁站点内部空间,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结合乘客需求增加设置站内便民服务设施,落实“七有”“五性”,提高轨道交通综合服务水平。

4. 提高治理水平,推动智慧交通先试先行

全面推进学校、医院、景点和商场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周边智慧停车系统建设,促进绿色交通设施改造,提升智慧交通建设水平,提高出行效率和绿色交通出行比例,缓解城市拥堵。推广双井社区体检经验,结合智能传感和计算机识别等新技术,整合大数据和出行服务平台,针对城市更新地区的交通问题,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

(四)完善市政供给体系,提升可持续支撑能力

1. 打破瓶颈、填平补齐,加强市政系统承载能力

依托中心城区供水厂扩能和主干管网完善,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供水安全性。逐步建立社区或楼宇的污水微循环设施,充分收集利用雨水。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配电网,提高电力设施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天然气管网系统,推进非居民液化石油气用户替代工作。完善城市热网连通工程,整合老旧低效锅炉房, 提高供热安全保障度。更新改造老旧隐患管线,建立老旧隐患管线台账,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提升市政管网运行的安全性。结合小微绿地、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的实施建设,解决局部区域公厕不足问题。以垃圾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清洁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设施,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

2. 实施市政管线更新改造和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市政系统安

全水平

一是进行基础信息普查。普查各类地下管线的基本状况,重点关注腐蚀、锈蚀、变形、老化等可能影响管线安全运行、导致管线事故发生的自身结构性隐患,以及长输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城市燃气管道等地下管线的交叉、相邻或重叠区域和违法违规建设占压、土体病害等周边环境影响隐患。二是实施管线更新改造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定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和隐患治理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数据共享,结合普查排查和数据汇交入库,实现全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共治共建共享;加紧构建感知监测体系,以管线企业为主体,结合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和隐患治理,统筹推进管线运行状态监测、隐患感知预警等信息手段建设,提升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 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和功能融合

采取低影响开发、分流、截流和调蓄等综合措施改进老城现状合流排水系统。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坛等综合措施对小区、公共建筑、平房院落、公园、绿地及市政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在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外排量,减少入河污染物,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增量控制、存量整治、分步实施、突出重点” 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类新技术新手段,引导市政设施在安全前提下复合利用。以阜内大街多杆合一改造净化街道环境为示范,积极推进市政箱体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改造,整治架空线,净化城市空间。

1...567891011...1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