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40年后再迎大考!土壤修复行业创新路在何方?

时间:2022-05-10 10:4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赵利伟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此后不久,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消息正式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亮相。这是距上一次全国土壤普查40年后,我国再一次对土壤进行的“全面体检”,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华创证券分析师庞天一认为:“《通知》提出本次普查有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目的,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安全利用,越来越多的资金将会投入土壤修复,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此前,随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完成,各省市陆续公布并定期更新污染地块修复名录。截止2022年1月,全国污染地块总数达到770块,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1652064720667254.png

数据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随着“三普”进入实地调查的时间越来越近,土壤治理工作网络也将越织越密,借助此次普查数据,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各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领域或将开启一场大战,行业发展势必迎来新的突破口,找到新的增量空间。在进入“十四五”的第二年,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成为必然。

  土壤修复20年 行业技术水平比肩国际

  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助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开展土壤污染过程与风险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土壤环境监管,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既是加大“打好净土保卫战”科技支撑力度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撑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需要。

  随着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正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尤为引人注目。土壤修复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监管支撑和产业发展已是新时期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今年2月,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等6个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紧密围绕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需求,关注突破污染源实时智能监管、土壤复合污染绿色修复等五大核心防治技术,提出建立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协同治理等三类集成示范区,拟启动治理修复技术、典型区域实践等5个方面41个研究任务。

  回看污染修复历程,我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研发之路,于“十五”起步,“十一五”进步,“十二五”发展,“十三五”实现跨越。20年的探索与实践,技术支撑上,初步建立了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快速、原位的土壤修复技术得到研究与应用;技术装备上,研制了能支持高效土壤修复的多种装备;技术产业上,研发的技术支撑了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运作。

  尤其“十三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修复技术、装备和药剂材料等得以快速发展,目前技术路线呈现出路径多元化的特点,土壤热修复、固化/稳定化、原位化学氧化、土壤淋洗、多相抽提等工艺纷纷得到了验证和推广,示范技术和示范工程不断涌现,带动了中国技术应用和绿色可持续修复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曾公开表示,当前,我国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处于并行或部分超越状态。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宏伟近日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也表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虽晚,但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源支持行业发展,目前行业技术已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修复技术的多元化和不断进步为修复工程应用创新提供了可能。

  在国内率先开展土壤修复实践,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优势,以高起点进入环境修复领域的北京建工修复,针对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遗留的重大环境问题,深入研究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赋存特征、降解与脱附机制,实现污染物高效降解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削减。开发高效活化与精准修复化学氧化技术,发明高压旋喷注射原位化学氧化工艺,创新构建基于物理筛分的土壤淋洗工艺集成,研制定制化土壤淋洗修复系列装备,形成了一系列国内外专利成果,完善了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场地修复决策系统和综合解决方案。团队成果应用于我国三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开展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和评估咨询,有力支撑了科学决策。在全国30余个大中城市、近50个代表性污染场地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呈现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的特点,特别是受地下水的影响,缺乏系统治理的小区域土壤修复成效很难维持,这都有待于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的不断突破。

  秉持“水土共治”的原则,近年来,北京建工修复也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技术模式和场地修复技术方案。在“十三五”水专项设立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中,由北京建工修复承担的“典型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工程示范”研究顺利通过突破……至今,其已经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武汉等地参与近百项地下水环境调查和修复类项目,包括国内首例土壤与地下水联合修复项目、首例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项目等,填补行业多项空白。

1652064766446728.png

  绿色低碳背景下技术创新现三大态势

  经过“十三五”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逐步建立,且部分修复技术已成熟,相关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环节不断完善,但在国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背景下,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要求更高,修复行业技术创新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12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