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09:1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赵利伟
“十四五”开局之年,伴随行业政策加持、“双碳目标”推进,固废市场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新要求下,环卫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传统环卫行业在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又迎来格局重塑和系统性变革。
作为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运营商,中环洁率先实现数字化全面升级与落地;构筑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平台体系,支撑政府治理数字化,开启政企合作新篇章;因地制宜、多地打造“样板”项目;长期深入探索垃圾分类,推动多地项目实现全程溯源、全程监管。2021年于中环洁而言,是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实践的一年。
在“2021(第五届)环卫企业评选”上,中环洁再度荣膺“环卫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这也是从首届环卫企业评选开始,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连续第五年强势上榜。
开拓——锐意而为 开拓进取
2021年,中环洁追梦美好,行稳致远,从辽宁沈阳到安徽六安,从河北沧州到山东淄博,从山西阳泉到四川什邡,从浙江宁波到广西南宁再到广东鹤山,从年初到年末,从北向南,中环洁项目中标步履不停,市场拓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截至2021年末,中环洁已先后进驻15省26市,在全国运营35个项目,项目平均管理规模超7000万,服务超2000万人口,先后助力14个城市(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中标项目合同额超240亿元,沈阳、沧州、阳泉、呼和浩特等地在国家创城创卫环境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不断拓展项目的同时,中环洁也完成了从城乡环境到公共服务,从城市“保姆”到城市“管家”角色的转变,从深入推进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全方位转型和持续性创新,到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在垃圾分类、文明劝导、数字化管理、城市应急保障等服务方面多地树新,打造“样板”,中环洁在一个个的项目实践中,赢得了政府的信赖和民众的满意。
中环洁总经理陈黎媛在接受中国固废网专访时曾提到,环卫行业本质上讲是公共服务业,企业要回归“扎根服务品质”,中环洁要为城乡环境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种对初心的坚守,或许正是成就中环洁快速发展的根本。
守护——应急服务 企业担当
刚刚过去的2021年,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疫情、洪灾和暴雪成为很多人难以抹去的记忆。
这一年,中环洁橙衣卫士迎难而上,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洪灾重建等急、难、险、重的重大任务,特别是在部分地区突发疫情、洪涝灾害、暴雪袭城等困难面前,中环洁展现出专业的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并彰显出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河南暴雨发生后,中环洁郑州各项目第一时间调度设备,环卫工人及时投身抗洪排涝大军,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开展道路冲洗工作全力清淤,恢复市容,协助城市环境重建;在抗击疫情行动中,中环洁人出色完成封控区域环卫作业以及城市公共区域的消杀任务,荣获“抗疫先进集体”称号;为应对北方地区初冬的“暴雪”,中环洁各项目急速响应,落实“绿色除雪”理念,有序进行雪中、雪后除雪破冰行动,为市民出行开辟安全通道,为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贡献力量。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环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文化共育、管理共抓、发展共促、队伍共建、责任共担,走出了一条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互融共生、互促共进之路。
不仅如此,中环洁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从传统城市环卫逐步扩展到县城和乡村,通过空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作业,科学有序开展服务,有效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其中,安徽省黄山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形成“片保洁、村收集、镇压缩、密闭运转、市垃圾场统一资源化处理”一体化收转运的“黄山实践”。 在此基础上,中环洁将“城乡空间一体化”探索在沈阳、汾阳、阳泉等地成功复制。
创新——科技赋能 自驱成长
2021年是“双碳”目标的实践元年,这一年,中环洁秉持初心、深入探索,积极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在努力践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成长。
为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环洁多项目投入智慧化装备应用,使用“新能源+无人驾驶”装备,促进环卫作业的绿色转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为助力其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区域,郑州港区中环洁集中采购新能源环卫装备,在提升环卫作业效果的同时,降低碳排,守护绿色港区。黄山项目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项目,覆盖黄山市三区四县,黄山中环洁应用智慧管理系统,建立了运营管理数据平台,实现作业数据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有效优化人力、物力、设备设施等的资源配置,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低碳、减碳理念,为环卫领域碳减排做出持续努力。
此外,中环洁长期坚持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探索,培养组建专业团队,积极投入智慧化研发。探索形成“城乡全域、垃圾分类全链、智慧化全周期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垃圾溯源、去向、监督、激励、统计和分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垃圾分类,培养居民分类习惯。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