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炉(附全文)

时间:2022-01-10 10:15

来源:中国水网

第二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排放达峰及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编制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突出源头降碳治理,探索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加大对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完善低碳市场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快大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社会统筹稳步推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低碳示范及碳中和工作,参与国家、省开展的各类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组织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探索实施碳普惠、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

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化。实施工业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新产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对标活动和企业绿色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含氢氟烃工业和硝酸等行业生产工艺改进,加大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和达峰行动方案,引导重点企业参与达峰行动,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开展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管理。探索开展煤电、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加大交通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逐步降低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加强生态系统碳汇。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巩固提升森林质量,科学推进森林抚育改造工程,增加森林、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大力推广秸秆生物质炭、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升土壤固碳水平。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增强湿地储碳能力。加强海洋碳汇管理,开展海洋碳汇技术研发,探索利用红树林、藻类等海洋生物进行固碳。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市重点单位碳排放管理。持续推进林业碳汇交易,丰富碳交易产品种类,降低企业履约成本,积极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衔接融合。持续更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制度。探索碳排放权与用能权交易系统、核算方法与核查机制的融合。

第三节促进产业绿色转型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三区三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在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健全环境影响评价等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以战略和规划环评为引领,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开展规划环评,以区域限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东部生态新城建设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的协调统一;中部宜居环境维护区强化建设用地与人口规模控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的严格保护,维护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西北部生态屏障区以生态功能保育为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维护良好的山水环境。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深化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产业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提升质量品牌和产业发展层次,推进冶金、化工、建陶等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依法对“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现有传统产业力争3—5年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符合行业规范条件要求新改建传统产业的项目,各项指标需执行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重点指标要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园区。推进绿色生态环境美、营商环境服务美的美丽园区建设。提升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水效、环保“领跑者”制度。以纺织化纤、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冶金建材、轻工食品、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为重点,制定实施“一园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污染治理水平,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指导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促进废物循环利用,争取一批产业园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排放。

率先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构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拓展生态资源产业化路径,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及信息化水平。调整种植产业结构,不断强化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转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创建行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研发、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壮大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先进绿色制造业,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现代服务业,壮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集群。

第四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能源布局。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形成多气源一张网、市场化的天然气发展新格局。谋划管道气“县县通”,推动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完善能源结构。健全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加速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进程,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确保能源供应、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性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稳步推进电能替代。

12345678...21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