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发布,描绘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蓝图

时间:2021-12-27 10:0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项目启动,大气超级站二期开展前期工作。

生态环保铁军建设不断加强

●思明环境执法大队二级主任科员傅冰洁被中组部、中宣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最美公务员”。

●局系统获评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市环境执法支队党总支获评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在全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展望

扬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规划》深入分析了当前厦门市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考虑厦门目标、厦门定位和厦门特色,突出厦门市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全面立体勾勒出一幅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为“十四五”时期厦门市生态环保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指导思想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厦门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常在,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常在,让碧海银滩、海豚逐浪常在,让田园相依、百姓安居常在。

持续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厦门篇章,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十四五”目标

●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成为陆海一体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治理创新典范

★5率先

●率先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率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率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率先匹配环保设施处理能力

●率先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8任务

●着力源头管控,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率先实现碳达峰

●坚持生态兴城,率先建成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深化绿盈模式,率先打造山水田园美丽乡村

●推动转型升级,率先建设绿色循环美丽园区

●加强生态保护,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强化风险防控,牢守生态环境底线

●深化机制体制创新,率先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如何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张“答卷”?厦门已明确奋斗方向和目标。

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结构性调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节能减排控制有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广,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成为陆海一体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治理创新典范。

全方位、立体化、科学化,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答卷”的亮点所在。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继续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力求率先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率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率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匹配环保设施处理能力、率先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规划》制定了细致的指标。

主要指标设置了环境质量、绿色低碳、环境治理、风险管控、生态保护、共同行动 6 大类 22 项指标,基本涵盖国家、省专项规划全部指标。这其中,约束性指标16 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等;预期性指标 6 项,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绿盈乡村比例、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是厦门特色指标。《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蓝天天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小流域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健康水体数量、美丽河湖数量、美丽海湾数量、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园区绿地率等预期性指标,《规划》专门备注按省下达任务完成。

与这些指标相适应,厦门制定了八大方面主要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层层推进。同时,《规划》还筛选了包括低碳示范、蓝天、碧水、蓝海等 11 类重点工程作为支撑载体。

远景目标

●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坚持全民行动、社会共治;坚持创新引领、打造精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于这样的原则,远景目标十分清晰——到2035 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居环境与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在峰值基础上持续稳定下降,持续推进碳中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加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样板城市。

1234567...1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