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9 09:00
来源:江边日出、农业行业观察、环境经济
6.监管缺失
目前,不少污染场地在修复过程中,仅对地下一两米的浅表土壤进行修复,而对地下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未采取任何措施。很多土壤修复项目几乎就是隐藏工程,修复效果好不好看不见、摸不着,其生态环境影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非专业机构和人士几乎无法参与监督。因此,土壤修复市场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把土壤修复作为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良心工程来做。
五方面推动土壤修复发展
1.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在现实条件下,土壤修复不宜地毯式大面积铺开,短时间内做大土壤修复产业也不现实,应有选择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目前来看,针对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来说,应根据轻重缓急有序安排,优先修复对公众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形成现实影响的、具备较大商业价值的、有明确责任主体的工业污染场地。
2.多部门通力协作
土壤修复不仅涉及土壤学、农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还涉及环保、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渔业、规划等众多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作为国家规定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牵头部门,应着力构建多部门参与、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污染土壤修复监督与管理体系,保障污染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
3.构建土壤修复监管机制
要构建富有成效的土壤修复监管机制,加大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土壤修复项目从监测、场地调查、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等全流程监管。要创新工程监理与环境监理并行的双监理机制,注重环境风险管控,阻止污染物再次迁移转换。同时,还要构建土壤修复企业环境信用体系,放宽市场准入,严格市场退出,实行多部门联动激励惩戒。
4.组织事后专家评估
要组织第三方专家团队对污染土壤修复结果进行检测认定。由专家团队检测认定修复是否符合标准,并由专家在书面结论上签字。同时,应明确专家对自己作出的结论负责,甚至对自己的签字负民事和刑事责任,以避免专家验收环节“放水”,确保污染土壤修复不煮“夹生饭”、不走过场,确保凡是通过专家验收的修复场地都能放心利用。
5.顶层机制设计重构商业模式是根本
最终,要对土壤修复破局,顶层机制的重新设计是关键,如何真正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不但适用于这个多年来一直发育不良的行业,也适用于环保行业的其他领域。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