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聚焦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时间:2020-06-02 15:35

来源:生态环境部

减少午后气温高阳光强时段外出 防范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png

中国新闻社:我想请问当前我国臭氧污染呈现怎样的特征?请介绍一下臭氧污染的标准和臭氧污染程度划分。

柏仇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浓度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

我国臭氧污染的基本情况:一是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限值一致,与美国0.07ppm(约150微克/立方米)较为接近。二是近年来,全球臭氧背景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左右,与我国背景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这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污染排放量,以及区域大范围传输等因素有关。三是我国臭氧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PM2.5较为一致。主要原因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O3的前体物,也是PM2.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污染较重区域,也是O3浓度较高区域。同时,大气中PM2.5浓度显著下降时,会导致光辐射增强,有利于臭氧生成,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反相关性。四是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中,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为O3污染最重月份,长三角地区6-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从我国北方地区到南方地区,O3峰值时间逐步呈后移趋势。

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还维持在较高的浓度水平。在强日照、高气温、少云量、弱风力、少降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将加速光化学反应,造成臭氧浓度超标。2019年,全国337城市O3平均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

据研究,O3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大家不要谈“氧”色变。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近地面高浓度臭氧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臭氧污染比PM2.5污染更隐蔽,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通常情况下,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时段,在此期间只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可防可控”。谢谢。

对干扰生态环境监测行为 坚持绝对“零容忍” 予以“严查”“重处”

1.png

时代周报:2018年生态环境部开展三年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对监测数据进行检查,想问这项工作进展如何?遇到哪些问题?如何防止信息造假?“十四五”监测进展如何,监测的目标和思路是怎样的?谢谢。

柏仇勇:谢谢记者提问,你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情况,包括数据质量保证方面的工作。第二是“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主要是讲我们“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规划的方面,我就回答你这两个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自行监测是排污单位应尽的法律责任,也是支撑排污许可制实施的重要举措,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我部高度重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在推动排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指导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2017年4月以来,先后发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24项,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信息公开等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2018年、2019年,我部检查了长三角、汾渭平原、珠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1099家企业自行监测情况。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移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对涉嫌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向社会公布比对不合格的在线监测设备运维单位名单,提升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倒逼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标准宣贯,逐步强化企业守法自律意识,提升监测方案设计、标准规范应用、数据台账记录、监测报告编制水平。

今年,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通过排污单位自查、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核查、生态环境部抽查,落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责任,压实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精准、可靠的监测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监测数据质量一直备受关注,在监测数据质量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也简单给各位记者朋友们通报一下。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生命线”。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日益提高,从“出门看天气”到“出门看空气”,关心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变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党委、政府担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责任,对监测数据高度重视。为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我们主要从“保真”与“打假”两个方面着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一抓“保真”,当好“设计师”和“工程师”。“设计师”就是要做好法规制度设计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为依法监测、惩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完成国控网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和原始数据直传上报,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工程师”就是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针对臭氧、细颗粒物等,建立生态环境系统的部门最高计量标准,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仪器计量溯源性。推进国家、区域、运维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建设,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从科学技术体系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

123456789

编辑:李丹

0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