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11:25
来源:中国固废网
推动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开展对铜产业等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监测控制。以老工业区搬迁污染地块、矿产开发遗留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落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责任,制定修复计划,完成国家和江西省要求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规划,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工程建设。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放重金属的新增产能和淘汰产能实行“等量置换”或者“减量置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严格执行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执行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贯彻落实国家发布的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铬、铅等重金属和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兼顾镍、铜。重点监管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
(四)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
规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为。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对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公布监测结果。开展风险评估,全面监督和检查企业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处理处置设施。落实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违法企业纳入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结合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科学制定并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基本实现区域能力总体匹配。规范水泥窑及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缺口较大且短期内难以补足的地区,适度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作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的补充。健全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工作,解决小微产生源危险废物转移不及时、处置去向难等问题。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依托销售网点回收其产品使用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各领域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持续禁止进口洋垃圾。推动构建产业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机制。将生活垃圾、城镇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废旧轮胎、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报废汽车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实现新昌电厂、九江电厂、上高电厂等灰场零堆放。按照“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原则,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或使用者押金返还等制度,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实施无害化处理。以秸秆就地还田,生产秸秆有机肥、优质粗饲料产品、固化成型燃料、沼气或生物天然气、食用菌基料和育秧、生产秸秆板材和墙体材料为主要技术,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利用。
严格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建立医疗废物产生、运输及处理记录制度。开展医疗废物产生、处置情况摸底调查、预测、配套规划并实施。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建设工程。所有医院、卫生院和诊所全部与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合同,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定时收集进行处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内部收集和贮存,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运输体系。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建立医疗废物特许经营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七、共促绿色永续发展
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对产业布局的约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环境功能分区管制要求,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为载体,合理布局工业集聚区,明确各自主导产业,积极构建聚焦主业、错位竞争、分布集中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工业项目全部向工业集聚区集中。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按照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规划调整,加快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步伐。
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三线一单”要求,针对不同的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促进精细化管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要求提升和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或是“十四五”期间国家、省级层面有新的环境空间管控要求,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动态更新。
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培育形成“一核一区两带三片”的产业空间结构。南昌核心增长区着力推进大飞机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大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九江沿江产业集聚区加强沿江地区产业空间整合,以彭湖、城西、城东和赤码四大板块为重点,集聚发展钢铁、电力能源、石化、大宗粮油深加工、船舶制造等现代临港产业,提升现代物流与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昌九抚产业发展带沿线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沪昆产业发展带沿线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文化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昌抚产业片区积极承接南昌和海西经济圈产业转移,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优势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文化休闲等产业。赣江新区(九江部分)产业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电气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金融、创业孵化等现代服务功能,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发展。丰樟高产业片区发展建筑陶瓷、节能环保、中医药、食品加工、盐化工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