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文】

时间:2020-04-02 13:08

来源:四川省发改委

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注重防治结合,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提高重点疾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医疗卫生投入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医疗服务机构,配置医疗服务人员,加快建设县域内医疗共同体。实施乡村医疗队伍培养计划,健全农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大力开展农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支持并推动乡村医生申请执业 (助理)医师资格,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机制。

加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专家下基层的巡回诊疗力度,建立城市医院青年医师服务基层制度,发展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会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就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和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加快建立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农民体育运动,增强农民体质。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巩固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拓展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功能。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大力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 “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 “童伴计划”,并扩大其实施覆盖面。

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能力。实施农村养老保障行动,创新乡村养老服务机制,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康养服务产业,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农村康养产业开发项目,推动建设富有乡村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引导扩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配套服务。

专栏15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一)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合理布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努力办好乡镇普通高中。加强乡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师范生实训中心和乡村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补贴。继续实施好 “特岗计划”,落实好特岗教师待遇。加快实施 “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健康乡村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部分医疗服务能力强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60%左右。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建成一批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示范村镇。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三)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重点促进中小微企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缴费。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持卡人口覆盖率。

(四)农村养老计划。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改造提升,对10万张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第三节 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多元化增收机制,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创办环境友好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大力推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创造更多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会。

加强劳务协作,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 “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施农民创新创业行动,鼓励、支持农村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大返乡下乡创业基地建设力度,依托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工业园区等,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整合发展一批返乡下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采取直接投资或参股经营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组建现代企业、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共同开辟创业空间。建立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为农村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集中办理证照等 “绿色通道”服务,开展返乡农民工初创培训、创业辅导、创业提升培训,落实乡村创新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整合多方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

1...15161718192021...24

编辑:王媛媛

3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3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