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0 09:13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徐冰冰
11月9日,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阎中在“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上分享了“垃圾分类及有机垃圾处理技术的绿色发展实践”。
11月9日,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创能”)总经理阎中在“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上分享了“垃圾分类及有机垃圾处理技术的绿色发展实践”。
阎中
垃圾分类的背后逻辑
在今年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确立了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46个试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未来十年,我国生活垃圾行业的重点是垃圾分类。”阎中表示。
他分析,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需求。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以低廉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粗放式垃圾分类模式已不适合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需求。
可以预见,未来10年,全国各地将逐步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阎中表示,2019~2025年,厨余垃圾处理将产生极大的需求。
厨余垃圾分散处理的绿色发展实践
中源创能根据对厨余垃圾大量的探索发现,厨余垃圾的产量比餐厨垃圾更大,性质更复杂,产生更分散。全国每天大约会产生30万吨,产生高度分散,一般不采用中转,以直运为主,收运成本、难度远高于生活垃圾。
基于以上探索和发现,中源创能总结出一条适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即规模合理,就近处理,以减量化无害化为主。
该技术路线的核心是:一项技术、一套装备、一个模式。
一项技术是机械强化快速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基于机械强化手段、微生物技术、反应器技术,将传统好氧堆肥周期从30d缩短至8d,将各类有机垃圾实现90~95%的源头减量。产物全面满足NY—525有机肥料标准,从而实现有机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套装备是有机垃圾处理集成装备,针对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农业垃圾等各类有机易腐垃圾,基于机械强化快速堆肥技术,并实现装备化、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自动化。
一个模式是指分散处理模式,区别于传统大型集中处理模式,基于有机易腐垃圾的特殊性,提出有机垃圾源头处理、就地处理、就近处理、相对集中处理等分散处理模式。
对于厨余类有机垃圾,由于没有经过中转压缩环节,集中处理模式直运距离大约40km到60km以上,导致了厨余垃圾输运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而采取分散处理模式,有机易腐垃圾可以就近实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完全不需要通过原有的体系运到几十公里以外。
但阎中也提到一点,过度的分散会造成运维管理的难度及费用上升,在设施总体规划,合理规模的确定,最佳收运范围的设计等方面需要着重考虑。
黄山市餐厨垃圾分散处理实践案例
中源创能做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实践,并连续多年跟踪调研了垃圾分类的全生命周期。截至2019年,中源创能的业务范围覆盖至15个省级行政区域,先后实施了400余个有机垃圾分散处理项目,其中包括城市餐饮服务机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分散处理、乡镇有机垃圾相对集中处理、县市有机垃圾规划布局处理等。单项目处理能力从0.1吨-200吨不等。
阎中着重分析了在黄山进行的餐厨垃圾分散处理实践。在黄山“八山一水半田”地理特征的情况下,餐厨垃圾的直运距离最大100km,平均46km,餐厨垃圾收运成本超过200元/吨。基于“全市统筹,合理规划,就近处理,远近结合”指导思想,餐厨垃圾收运距离从最大100km,平均46km,降低至最大20km,平均11km,其中郊区县收运距离从最大100km,平均70km,降低至最大11km,平均4.1km,降低94.2%。收运距离缩小后,收运费用仅为大集中模式的37.5%,节约2/3。
最后,阎中表示,垃圾分类是我国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有机垃圾分散处理模式高度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