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4 10:27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4.3.4渗沥液处理厂(站)宜单独设置在垃圾处理(厂)场管理区的下风向,并应满足施工、设备安装、各类管线连接简洁、维修管理方便等要求。
4.3.5厌氧反应器、火炬及沼气储柜的布置宜参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GB/T51063的相关要求。
4.3.6渗沥液处理主体设施四周宜采取有效的绿化隔离措施。
4.3.7渗沥液处理区域内应有必要的通道,应有明显的车辆行驶方向标志,并应符合消防通道要求。
4.3.8渗沥液处理区道路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的有关规定。
5.单元设计
5.1 调节池
5.1.1 调节池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容积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的有关规定;
2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调节池有效容积不宜小于7d渗沥液平均产生量;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渗沥液调节池有效容积不宜小于4d渗沥液平均产生量;
3调节池宜设计为2个或分格设置,宜并兼事故调节池功能;
4渗沥液调节池应加盖并配套甲烷监测设施、气体收集及处理设施等;
5渗沥液调节池宜根据使用条件及形式设置清淤措施。
5.1.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转运站等渗沥液调节池前端应根据水质、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宜预处理措施。
5.2 混凝沉淀
5.2.1混凝反应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渗沥液进水水质、水量、后续处理单元对水质要求,并考虑渗沥液水温变化、水质水量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2.2混凝反应药剂混合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渗沥液水量、水质、水温等条件综合分析后确定。混合设备宜采用管式混合器、机械混合器、水泵混合装置等。
5.2.3 沉淀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2个。
5.2.4设计沉淀池时应考虑均匀配水和集水。
5.2.5当渗沥液悬浮物(SS)浓度较高或排泥量较大时,应在反应设备中设机械排泥装置,并按照国家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污泥处理处置。
5.3厌氧生物处理
5.3.1厌氧生物处理宜选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上流式厌氧过滤床法(UBF)、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反应器及其改良工艺等。
5.3.2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器、供热系统(常温厌氧的除外)、沼气利用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等,宜参照工艺流程图5.3.2设计。
5.3.3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应根据进出水水质、水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容积负荷等因素确定,反应器形式宜采用圆形,减少水力死区,宜采用中温厌氧。
5.3.4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要求:
1常温厌氧温度范围宜为(20~30)℃,中温厌氧温度范围宜为(33~38)℃;
2容积负荷宜为(4~10)kgCOD/(m3•d);
3pH值宜为6.5~7.8;
4停留时间宜为(4~10)天;
5COD去除率宜大于60%。
6沼气产率宜取(0.35~0.60)m3/kgCOD,沼气中甲烷含量宜为55%~65%;
7上升流速:(0.5~3.0)m/h;
5.3.5厌氧反应器的计算容积宜采用容积负荷法,并采用表面负荷法进行校核。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5.3.6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应利用或安全处置,沼气产量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5.3.7厌氧系统的工艺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厌氧反应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制结构两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应做防腐处理;钢制结构内、外壁应做防腐处理,外壁应做保温。
2垃圾渗沥液中钙镁离子及SS含量很高时,厌氧工艺的前端应设置相应的处理工艺单元,降低对厌氧布水设施的影响,同时布水设施应有防堵塞和结垢的措施。
3沼气应根据具体的利用处置方案,配套相应的净化措施。
5.3.8厌氧系统安全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厌氧防爆区域内配备的工艺和电气设备、仪表应具备防爆性能。
2厌氧产气管路上应设置阻火器和水封,同时设置自动点燃火炬作为尾气安全排放措施。
3厌氧反应器及沼气储存等区域应设甲烷监测及报警装置。
5.4膜生物反应器(MBR)
5.4.1MBR系统通常由预过滤器、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曝气系统等单元组成,配套设施及设备包括膜组件清洗装置、水泵、风机、仪表及电气控制等。
5.4.2 MBR系统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外置式膜宜选用管式超滤膜,内置式膜宜选用中空纤维微滤或超滤膜。
1.当采用外置式MBR时,宜参照工艺流程图5.4.2-1设计。
2.当采用内置式MBR时,宜参照工艺流程图5.4.2-2设计。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