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7 09:07
来源:中国固废网
9月25日至26日,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暨第三届(蔬菜)秸秆肥料化处理技术研讨会及观摩会在山东肥城召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019年科技开放周活动同期举行。
会议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主办,肥城市农业农村局、桃园镇人民政府、安驾庄镇人民政府、肥城中持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承办。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监督处处长李仕宝、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环境保护处处长徐志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兆辉、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焦伟、肥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兴广等出席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董仁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邱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彦明、农业农村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叶小梅、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杨国锋、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齐自成、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玉升等专家学者就会议议题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提质增效技术、农牧废弃物就地化灌肠堆肥利用技术工艺、农牧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循环利用技术工艺、农牧废弃物反应器堆肥技术、秸秆循环利用技术、蔬莱秸杆轻简化肥料加工利用技术、蔬莱秸杆工厂化肥料加工利用技术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会后各位专家学者前往肥城中持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和肥城市地龙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观摩。
会议主办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集农业装备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试验检测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院,是全国农机行业重点省级科研单位。畜禽养殖与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畜牧养殖与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现有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1人。团队先后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控制设备研发”和“设施畜禽养殖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研发”子课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畜禽粪便固液分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以及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等纵向项目15项,工厂化废弃物堆肥处理利用等横向项目近10项;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中国商业联台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迸步奖等奖项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
团队首创了疏菜秸秆工厂化处理新技术,并以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在山东寿光、青州等典型蔬菜种植区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利用设施大棚茄子辣椒秸秆与畜禽养殖粪尿集中工厂化堆肥,可年处理蔬菜秸秆35万吨,畜禽粪尿20万吨,年生产17.5万吨生物有机肥,有力支持了当地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团队承担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任务“蔬菜秸秆肥料化利用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秸秆尾菜等农牧废弃物快速处理难的问题,创新团队研制了农牧废弃物高温生物好氧发酵一体机;
2.针对大田作物及设施蔬菜秸秆中塑料薄膜、塑料绳等垃圾多且藤蔓类作物缠绕严重,进而影响粉碎效果的问题,创新团队研制了两级立式和卧式多作物秸秆粉碎机;
3.针对蔬菜秸秆废弃物粉碎后含有较多塑料薄膜、塑料绳难以分离的问题,创新团队研制了蔬菜秸秆废弃物清塑除杂生产线;
4.针对有机肥原料混合含水率检测不准确、无法实现自动化调节的问题,创新团队研制了基于三菱PLC的有机肥原料混合在线含水率监控系统;
5.针对大型立式秸秆粉碎机连续化粉碎作业轴承温升快、润滑脂冷却慢、轴承损坏率高的问题,创新团队开发了轴承智能油冷温控系统。以上重要突破的取得解决了蔬菜肥料化处理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难题,为提高蔬菜秸秆堆肥质量和机械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承办单位肥城中持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由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投资建设运营的肥城市畜禽污染物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以肥城市畜禽养殖粪便、果蔬垃圾、秸秆等农村污染物为原料,通过厌氧处理生产生物燃气、沼液、有机肥料。是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山东省畜禽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试点项目,环保部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试点项目。肥城市畜禽污染物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年收运、处理废弃物5.4万吨,经过预处理、厌氧消化反应后,生产生物天然气180万立方米,有机肥7300吨。该项目辐射周围15公里内的有机废弃物处理问题,以肥城全县域为服务单元,同时处理肥城市的秸秆和果蔬垃圾,对全市有机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综合解决区域内有机废弃物的污染问题,生产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资源化产品。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当地能源结构,形成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