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04 14:15
来源:济宁中再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国家产业及环保政策的调整和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处于城区和近郊的企业、工厂需要退城进园,企业、工厂、园区搬迁后的场地再利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近几年污染场地再利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因此,遗留场地的污染调查与修复治理变得尤为关键,本文将简要概述我国场地的主要污染类型以及修复技术。
一、污染场地及其产生与状态
根据《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的定义,是指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一般而言,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堆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处理、处置有毒有害废物,或地下水污染,并已产生健康、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称为污染场地。
污染场地通常在工矿业活动与发展过程中产生。我国污染场地类型多且复杂,与矿业、行业及其建设时间、生产历史等有关。污染场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也可以分布在居住、商业和公共娱乐活动用地相邻或附近的乡镇,以及生态敏感区等。在现有的污染场地中,有历史(甚至是解放前)遗留的,也有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有的是由国有企业带来的,有的由乡镇企业造成的,也有的来自合资或私营企业。
矿业活动和行业生产过程是造成场地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矿区和污染行业往往是污染场地的集中分布地,例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和化工、石化、冶炼及电镀、制药、机械制造、印染等行业。其他的污染场地有填埋场、金属矿渣堆场、加油站、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区或电子垃圾处置场地等。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我国污染场地中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如铬、镉、汞、砷、铅、铜、锌、镍等),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灭蚁灵、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或溶剂类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系物等),有机-金属类污染物(如有机砷、有机锡、代森锰锌等)等,有的场地还存在酸污染或碱污染,大部分场地处于复、混合污染状态。除了化学性污染外,有的场地还存在病原性的生物污染和建筑垃圾类的物理性污染,这给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增加了难度。
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简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根据修复原理可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自然衰减和其它技术等。
1、物理修复技术
根据污染物的物理性状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机械分离、挥发、电解和解吸等物理过程,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包括:挖掘-处置/处理、抽出-处理、电动分离、土壤气相抽提、热处理/玻璃化、空气吹脱、空气注入、循环井技术、填埋、土壤水洗等技术。
(1)电动分离技术在土壤上施加低强度直流电,通过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作用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技术。
(2)土壤气相抽提通过专门的地下抽提系统,利用抽真空或注入空气产生的压力迫使非饱和区土壤中的气体发生流动,从而将其中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脱除,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
(3)渗透反应墙通过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经的方向建造由反应材料组成的反应墙,通过反应材料的吸附、沉淀、化学降解或生物降解等,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数量、体积、毒性、和可移动性。
2、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化学物质或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吸附、沉淀、聚合、络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土壤或地下水中分离、降解、转化、或稳定成低毒、无毒、无害等形式(形态),或形成沉淀除去。包括:溶剂萃取、多项萃取、土壤淋洗、化学氧化还原、超临界水氧化、固化/稳定化、可渗透反应墙等技术。
(1)土壤淋洗将可促进土壤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溶剂注入受污染土壤中,从而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溶解、分离出来并进行处理的技术。
(2)化学氧化还原根据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类型和属性选择适当的氧化或还原剂,将制剂注入到土壤或地下水中,利用氧化或还原剂与污染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或毒性低、稳定性强、移动性弱的惰性化合物,从而达到对土壤净化的目的。
(3)固化/稳定化将污染土壤与能聚合成固体的材料(如水泥、沥青、化学制剂等)相混合,通过形成晶格结构或化学键,将土壤或危险废物捕获或者固定在固定结构中,从而降低有害组分的移动性或浸出性。固化是将废物中有害成分用惰性材料加以束缚的过程,通过采用具有高度结构完整性的整块固体将污染物密封起来以降低其物理有效性。稳定化是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化学该性或将其导入某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中的过程,降低了污染物的化学有效性。
3、生物修复技术
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固定或稳定,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酵母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包括生物曝气、生物通风、生物抽除、生物反应器、自然衰减、土耕法、堆肥、生物堆、植物修复等技术。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