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桑德新环卫崇忠义: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8-08-03 10:2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洪翩翩

近两年,垃圾分类推进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面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不小的市场空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分类,什么才是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怎样的分类模式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日前,在“2018首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崇忠义博士从桑德新环卫在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上的实践探索出发,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思考。

1533262918380819.png

崇忠义

以下内容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行业现状

开场,崇忠义从历史沿革、政策环境和技术涌现等三个维度介绍了垃圾分类的行业现状。

从历史沿革来讲,崇忠义认为我国垃圾分类的进程有6个代表性时间节点,具体如下:

1533262962704600.png

崇忠义认为,整体来看,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市场行为,利益驱动下,废品回收推动垃圾分类,但受市场影响较大,特别是低价值垃圾无法进入回收体系。同时,小而散的企业不规范,无进项发票导致正规企业无法进入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另一条线是政府引导实施,运动突击式脱离市场较为严重,持续性不强,但可保障低价值或有害垃圾进入回收或处置体系。

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典型的社会治理工作,然而我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的普遍程度对该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而在技术革新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结合,已经形成了产业新模式。崇忠义表示,“以前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各个环节相对割裂,特别是再生资源和环卫体系,两部门各管一摊,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使得信息更流畅,同时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全周期监控,有力支撑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

他表示,未来,垃圾分类将以市场化为主导,政府则积极参与、引导和监督,同时提供政策支持。他预计,到2018年底,垃圾分类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铺开,并从“试点阶段”进入“推进阶段”,到2020年,垃圾分类市场化规模将有望达到200亿。

1533263002292046.png

二、垃圾分类模式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和政策支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分类,什么才是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怎样的分类模式才能保证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会上,崇忠义从桑德新环卫的实践探索出发,进行了相关探讨。

垃圾分类模式上,崇忠义表示,长期以来,可回收垃圾部分,由居民主动送、或小区废品收购从业者送往废品收购点。2008年,基于线下人员和积分奖励的垃圾分类回收,线上功能不断成熟。2015年,基于“互联网+”理念形成了垃圾分类回收。2017年以来,基于线上和线下实体结合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中。

按照‘四分法’来看,可回收垃圾这一部分由市场主导,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三类垃圾,目前由政府主导在做,未来这块会有相应的补贴或政策上的支持。

1533263100865584.png

产业角度,垃圾分类产业链分三段,前端主要是以垃圾分类为主的源头分类环节,目前主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中端主要指分类收运体系,包括环卫和再生资源两条线;终端则是垃圾处理处置,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厂、餐厨处理厂、危废处理厂等。

崇忠义表示,要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通前端、中端和后端整个产业链条,这不仅需要政府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核和顶层设计,同时,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不断挖掘和衍生产业价值链。具体而言,一是需要纵向价值挖掘,提升产业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二则需要横向跨界融合,拓展产业后端市场,实现增值增效。

1533263143280576.png

三、桑德模式

一直以来,在打通产业链、探索全链条模式上,启迪桑德的表现可圈可点。它率先切入环卫,迅速抓住源头分类,并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行业鲶鱼”的姿态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桑德模式”。

崇忠义表示,桑德模式的分类思想可以用20个字概括,即政府引导、市场运营、全新技术、全程把控、全民参与,其标志性特点包括两网融合、互联网+社区服务终端、依托环卫体系等。

具体来看,垃圾分类模式的创新探索主要包括三方面:

1.垃圾购买

1533263202944709.png

2.智能设备

1533263243478320.png

3.服务引导

1533263353299162.png

12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