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21 22:10
来源:河北发布
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连续性,注重城市绿道、公园布局与开放空间的串联融合,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注重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严格保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文物遗存,重点保护和利用南阳遗址、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代表性历史遗存。结合历史遗存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保护与发展历史古城、传统村镇。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保护传统村镇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阐释和普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一节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智能生态管控,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采用近自然绿化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
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构造城淀局地气流微循环系统,将白洋淀凉爽空气输送到城市中心。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第三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提升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综合监管。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农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全面开展渗坑、排污沟渠综合整治。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根据区域大气传输影响规律,在石家庄-保定-北京大气传输带上,系统治理区域大气环境。
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