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4 17:0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艳茹
在行业大热、竞争加剧的格局下,“生态化”是环境产业公认的共存发展之道。环境产业距离生态化还有多少路程要走?在2016(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的“固废夜话”环节,由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主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益、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上海复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陈湧对环境产业的生态化前景及所遇瓶颈展开了探讨。
众眼看生态
刘建国: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应求真务实
在刘建国看来,生态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细化到各环节、一步一步去达成的目标。若将生态化比作环保行业的“共产主义”,则需要认识到目前行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认识下,才能更好地走好每一步。“之前我们宣传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赶英超美,恰恰阻碍了我们向这个目标的前进过程。现在大家可能慢慢意识到了固废问题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有一个求真务实的态度。”
近年来,以生活垃圾为代表的固废处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根据官方公布数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已经超过94%,与全球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相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内的固废发展水平也是远远领先。因此,刘建国对我国固废发展及管理充满信心。他表示:“国内固废处理存在问题,也有着阶段性成果。最先进的东西跟最落后的东西并存,我们有着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技术设施,同时两千多年前使用的方法到现在依然在使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很多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一些问题格外具有挑战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些问题,真正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我们就是在向着生态化的目标迈进。”
张益:产业生态化就是正确处理灰色、绿色、蓝色、红色
张益将产业生态化创意性地总结为四种颜色的平衡。“如果我们把这四种颜色处理好,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就能够做好。四种颜色是构建环保产业生态化的基础。”
第一,要果断抛弃灰色思维。所谓的灰色思维,就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既得利益,不顾公众利益;只顾局部的利益,不顾全局的利益,从而造成造假、低价竞争等行业弊端,从长远来讲是不可行的。
第二,要大力倡导绿色思维、蓝色思维。在微观层面,要坚守绿色思维,把工艺、设备、管理等每个细节要认认真真做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办事;在宏观层面,积极倡导蓝色思维,政府、企业和百姓之间关系的处理,垃圾焚烧厂红线外、红线内整个生态环境的协调布局,都要用蓝色思维来考虑。
第三,政府层面一定要有红色思维。对于造假行为一定要严格的督查、监管、问责,甚至追责。要有高压且长期高压的态势。中国垃圾处理是老大难问题,但体制决定了老大难问题就要老大重视。
张文辉:绿色生态是一种思维,对待产业本身也应如此
张文辉从事固废行业几十年,亲身参与了很多项目,对产业有着深厚感情。5月31日“土十条”颁布后,土壤行业大热,他却感到“太快了”。“快了以后,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多,却都认为这是能够很快发财的领域,这样行业很难健康发展。大家碰往往认为环保很简单,只要把业主搞定就行,缺少理性的方法做调查、制定修复方案及科学的实施。这种做环保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也应该用生态绿色的理念去发展这个行业。”
环保部相关领导曾将土壤修复比作黑匣子,在没打开之前,有着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需要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张文辉深以为然:“大家往往只有有限的前期调查和数据,就将其几千万甚至几亿修复项目的凭据。土壤污染很严重,而土壤修复行业产生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在水、固废、仪器等领域都做过,其中最不好玩的、风险最大的就是土壤。”
张文辉曾考察过欧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相关做法,国外对待污染场地修复相当谨慎,会循环往复几个回合,不断进行调查、认识、修正及完善,行业也得以不断深化、不断调整,而这种做法在国内工程中通常是不被接受的。“业主认为你中标以后什么都包,而什么都包的情况下,风险太大了。大家设想,很多名人得了重病的时候,你让他说一个亿给你,保证治好,他肯定给你,但是没有哪个专家可以保证给我一个亿,就一定能把你治好。”
在张文辉看来,由于行业刚起步,这波行情来了,业主的需求就很急,恨不得三个月六个月把场地修复完。这种不理性的认识会导致其没有足够耐心了解生态可持续的修复技术应用,也忽略了快速修复可能带来的衍生危害。目前,一些化学方法应用的后遗症已逐步显现。“大家可以想像,一个几百亩的场地,使用上千吨的化学药剂,处理完后,主要的污染因子可能达标了,但大量的酸碱盐及其他化学药剂留在土壤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副产品,就很少有人关心。镉大米、铅污染,都这这类潜在污染的产物。”
从国家出台的一些环保政策文件来看,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此类风险。张文辉认为,风险管控会为一些可持续绿色的修复技术带来机会。“绿色可持续的修复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修复技术,但是需要内部环境配套。修复行业一旦进入到正道以后,这类技术一定受到广泛欢迎。我们可能要用三五年时间在做好项目,速度比较慢,但得到的效果可能比现在用的化学方式好得多。”
陈湧:一个项目贡献有限,应区域化练手
早期邓小平说过:“能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生物技术。”陈湧认为这句话相当有预见性。“在今天的农业圈、环保圈里,几乎已经形成共识。国内外很多大公司技术都在往生物方面靠。”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