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8 16:44
来源:中国固废网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管理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的脉络。近日,“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智慧垃圾分类模式在北京朝阳区首个试点区域——劲松中社区正式落地,12万户居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刷卡积分制度。此前因“绿馨小屋”而家喻户晓的北京劲松中社区,再一次凭借垃圾分类模式创新重回人们的视线。
北京是国内最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新时期由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工作大致开始于2002年,基于北京“绿色奥运”中对奥委组的一个承诺。14年过去了,北京垃圾分类的成效却显得差强人意,像火车的车头和车尾,政策和制度呼啸着冲在前头,落地工作却被远远地甩在最后。垃圾分类期待强有力的变革,让其真正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垃圾分类的两个强有力推手——创新技术和鼓励政策,已经渐渐为人们所了解。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垃圾分类的四大基本原则其中两条:
鼓励为主,强制为辅。对城镇居民个人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并逐步形成主动分类的生活习惯。
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垃圾收运系统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
劲松中社区正是抓住创新技术和鼓励政策相结合的要义,运用“互联网+分类回收”思维,按照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合一”的思路,联手首创环卫、苏州伏泰科技开启了区域垃圾分类建设工作。
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卡:分类流向随时查
劲松中社区对试点区域内378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设施信息化改造,为全部垃圾桶嵌上带有防水功能的NFC电子标签,让垃圾桶有了专属的身份卡。管理人员在后台可以浏览区域内垃圾桶的实时情况,包括地图所在位置,垃圾桶基本信息(编号、所属类别、所属社区等),垃圾收集时间、收集重量、对应收集车辆。通过对垃圾桶信息的实时采集,可以随时查看分类垃圾流向,掌握资源回收量,进行有效的溯源管理工作。
积分换大米:居民刷卡热情高涨
在劲松中社区的可回收资源回收点(绿馨小屋)内,社区的大爷大妈们趁着清晨遛弯的时候将提前分类好的垃圾带到这里,工作人员将垃圾过秤计量,居民刷卡记录此次回收行为,包括资源品类、重量、数量,积分自动累积并上传至垃圾分类管理后台。通过积分的累积,居民可以兑换大米、卷纸、香皂等生活用品,“有借有还”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此外,居民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键预约,由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回收并计量。
车辆安上一体机:收运效率最大化
区域内20辆收运车都装上了伏泰车载一体机,实时采集车辆的位置、作业里程、收运桶数和收运量,工作人员从后台能够查看每一辆车的实时收运情况,进行每日的收运量管理,并借助理论收运量进行收运效率评估。结合垃圾桶产生量、收运频率、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等,系统会给出最优收运路线建议,帮助驾驶员在最短时间和最短路程内将垃圾收集到位。
垃圾分类网站:宣传监督齐步走
劲松中社区建立了垃圾分类网站和微信平台,通过官方网站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布环保新闻,进行活动通知。市民既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网站了解最新的垃圾分类资讯,还能查询垃圾分类设施分布,实现就近投放。分类网站和微信平台还为居民提供了监督反馈渠道,居民可以为垃圾分类建言献策,看到垃圾分类不规范的行为时还可拍照上传并留言,实现宣传和监管齐步走。
智慧垃圾分类模式在劲松中社区实施数月以来,居民反响热烈,通过技术+鼓励的模式,产生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结果,并形成了区域影响力强劲的“劲松中社区效应”,其智慧垃圾分类模式有望在朝阳区其他区域进一步推广。
垃圾分类之路走了十多年也没有走出突破口,如今借助劲松中社区这种智慧垃圾分类模式,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垃圾监管的手段也更加智慧化。这是一个好的开头,我们也期待通过一点一点的累积,形成垃圾分类的蝴蝶效应,为城市垃圾分类提供真正的出路。
编辑:叶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