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金永祥:中国力推PPP的真实幕后

时间:2016-08-03 10:26

来源:大岳咨询

作者:金永祥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我也是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特许经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PPP的话题。

中国为什么力推PPP?这种新型融资模式,会对中国的城乡建设带来什么变化?能解决哪些中国经济问题?

我们国家为什么选择了PPP?很明显这次国家对PPP非常重视,按照有关部委的说法,选择PPP有几个基本的考虑。比方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需要。我来谈谈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城市化高速运转的两个主要动力源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成为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两台发动机。我觉得我们城市化的动力源就有两个,当然动力源有很多,主要应该有两个。

第一个是土地财政,第二个政府信用,这两个动力源驱动了我们过去十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我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动力源的情况。

土地财政形势变化

首先来看土地的情况。十几年前,在房改之前,也就是在1998年之前,人们没有买房子的这种意识,住房都靠什么?都靠分,等分房。98年改革以后,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分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所以到2000年以后,人们有了买房的意识。大家知道年轻人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对房子那种奢求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我们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基础,有市场需求。其次就是土地的供应,丰富的土地资源跟强大的住房需求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土地财政。

因此,土地财政成了我们国家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但到今天,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北京、深圳等城市房价还在涨,但是也有很多地区的房子卖不出去了,特别是三线、四线城市。当然结构性的需求还会有,但总体来讲,像前几年那样大规模的建设这个现象很难重现。这种情况下,靠土地财政来支撑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说这个动力源快速衰减了。

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变化

第二个,就是政府信用。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借钱。10几年前,如果哪一个地方政府借了钱,大家可能会为它担忧。江苏的一个城市张家港,在十几年前就靠借钱把城市建设的非常漂亮,我记得那个时候媒体对它的关注,一方面说它建设的很漂亮,另外基本上一面倒的声音是担心这种模式不可持续,都为它捏一把汗,说未来怎么还钱啊?

所以,十几年前地方政府很少借钱,它的负债率很低,负债率低就意味着什么?政府有信用,所以它就可以去举债,然后再搞城市建设。

在2014年,财政部出台了43号文,一部分内容就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在今天,如果地方再进行大量举债来做城市建设,可能就会很困难,因为地方债务已经有包袱了。

城市配套设施需要补课

经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传统的推动城市化的两个动力都衰减了。我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建设者,在这个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能感到城市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要有新的转变。

以前有一个作家,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我们现在的城市配套也要补课,比如房子建好了,各种配套设施不全,比方说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或者没有供暖设施。现在政府在推动海绵城市和管廊建设,这就是在补城市的课,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环境治理也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任务

另外一个任务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空气污染的雾霾,总要在地方政府的会议上谈到怎么去治理。此外,还有水污染、土壤污染问题,一些地方的土壤污染后,已经不能再种粮食了,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地下设施和环境设施都能给建好了,那城市品质就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提高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愿望。但谁去付费呢?

很明显,对地下设施,对污水管网、河道,以前我们的老百姓不付费。所以现在到了一个解决关键问题的时候了。那如何做这个事情?去解决提高生活品质、城市品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大量的资金在社会上存在。

PPP是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渠道

另外,怎样来整合这些社会资本资源?来做好这件事情?政府选择了PPP,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渠道。这是向社会资本敞开一扇大门,由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完成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是力推PPP的一个核心内容。

PPP的核心:需理顺价格机制,实现政企共赢

通过PPP项目,给了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城市和居民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改善。不过,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中也要考虑盈利,因此,还必须在体制机制设计上来解决赚钱的问题。

因此,PPP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要进行价格体制机制的改革,提振社会资本的参与信心,使整个现金流能够进入一种良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PPP就会充满着未来,它就能够实现政府当初所设计的这种目的。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