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25 09:24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赵宁 成杨 蔡囊
今年6月,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接连出现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引发多起车祸和致使多人死亡的现象,中央电视台6月25日的《焦点访谈》节目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秸秆焚烧问题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秸秆如果不焚烧,应该如何处理?秸秆产沼气,技术上又有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固废网采访北京化工大学李秀金教授,探讨秸秆资源化利用之道。
技术进步和政策扶持是关键
李秀金表示,技术与政策的支持是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难题的关键。根据农业部2010年完成的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专项调查显示,在2009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亿吨,其中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每年废弃焚烧的秸秆总量达到2.15亿吨。李秀金表示,如果将废弃焚烧的2.15亿吨秸秆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那么,除了将现有的技术最大化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秸秆利用技术。目前,饲料化和还田利用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推广比较多的新技术有: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热解气化技术、秸秆产沼气技术、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培育食用菌技术、利用麦秸做一次性餐盒等。总体而言,秸秆利用技术发展没有特别成熟,秸秆的消耗量也比较有限。
除了技术之外,政策的扶持也是解决秸秆问题的关键。李秀金强调,只有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才会日渐成效。财政部2010印发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到,中央财政将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但支持面还不够广、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秸秆产沼气 联合厌氧发酵技术值得提倡
谈及秸秆产沼气技术,李秀金表示,以秸秆为主原料、辅以其它废物的“联合厌氧发酵”技术值得提倡。该技术将多种原料混合处理,可有效保证原料供给、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避免餐厨垃圾、秸秆、污泥等单独厌氧造成的重复建设问题,还可以打破区域限制,普遍推广应用。因而以秸秆为主原料的“多原料混合厌氧发酵”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国外的厌氧发酵技术引进到国内面临的问题,李秀金分析,国内外原料特性不同、国内管理效率低、对国外技术缺乏深入的理解、装备质量差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对国外的技术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上,那在工程的实际运行中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同时,李秀金表示,秸秆沼气的产业化之路尚处初期阶段。需要从政策支持、工程规模、产品的高值利用、原料的多样化、技术和装备的深入研究等多个层面开展研究和发展完善,才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编辑:吴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