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12 17:1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被无数人耳熟能详的台词,用在蓬勃发展的环境产业身上也许恰如其分。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先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今年4月的中国水业战略论坛上,人才战略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入议程,并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7月4日,中国环境产业人力资源联盟于桑德集团举办了第四次专题沙龙,以行动学习的创新形式,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联合机制建立环保大学,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等战略性发展问题。
沙龙现场,参会嘉宾正利用行动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如何利用联合机制建立环保大学,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的话题思考和讨论。
联盟秘书长成卫东认为,联盟的成立初衷就是联合产业力量,探讨和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环境产业正处于加速前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产业高速发展、企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人才需求与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人力资源成为产业共通的关键课题。
大学生招聘难,已成显在的共识。在人力资源群里,有不少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发帖请求帮助招聘,但挨常听到感叹:行业圈子太小,有经验的人才转来转去,也就那些人。在战略论坛上,中持环保人力资源总监李彩斌总结当前的环保行业人才难现状,他认为,目前环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但整个产业人才供给却不足,吸纳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也缺乏一个畅通渠道。
对此现状产生的原因,桑德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蔡兰丽认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碧水源科技人力资源总监郑广峰也提到,环境产业内部人才流动率相对较高。
如此,在招聘之外,如何优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如何实现内部人才的发展提升、如何运用人才力量推动企业成长,便成为企业和产业另一个需认真思考的课题。
为了解决问题,一些有能力的环保企业也在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培养适合的人才。一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培训部、培训中心,有的筹划建立企业大学,有的与高校合作尝试提前介入教学过程、与学校联合培养,也有的设置了内部虚拟大学……价值观吸引、薪酬体系、发展空间等等也成为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的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这也许可以解决企业某阶段的一定问题,但对于整个环境产业,并不是长远之计。”成卫东肯定了一些企业探索的同时,也对长远地促进产业人力资源建设表示了另外的思考。他介绍:“目前知名的用友大学、中粮学院以及GE商学院之类,都有背后强大的企业和行业发展做支撑。环保行业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单个企业相比它们还都属于中小企业,不具备那样的实力,以及大量的需求。从资源的层面,单个企业,也不能够更高效地挖掘和利用资源。采取企业联合机制建立环保大学的想法是个很好的创意。”
首创股份的刘丽湘博士认为,单个企业,建立培训实体,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实际需求,以及培训场所、讲师成本,以及人员配置等一些内部支持和外部资源对接类问题。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可以相对较好地解决企业需求和成本控制的问题,也比较利于外部资源最高效率的整合与对接。从操作的角度,刘博士建议可以先尝试从网络虚拟大学做起。
共同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极大激发了沙龙成员的参与热情。在行动学习的氛围中,联盟秘书长成卫东难掩心中的感慨:“环保产业是个大事业,大事业就要有大视野、大学问、大智慧。环保大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
编辑:郑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