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17 16: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郑岩
合同环境服务,作为环境服务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从环保部2011年在《环境系统促进环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积极探索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环境服务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在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我国加快发展环保服务相关产业、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的合同环境服务框架体系,以促进环境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新领域。
2013年5月15日,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举办了第四十四期环境战略沙龙,围绕“合同环境服务”的“交易结构、政府角色及职能、投融资”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沙龙由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总编傅涛主持,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技术处副处长张化天、国际节能环保协会节能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沈龙海、广东省环保厅副处长王大力等政府部门领导以及学术界、企业界和金融机构的20余位代表出席了沙龙活动。
第四十四期环境战略沙龙现场
分享:合同环境服务将成为发展环保产业的可行方式
沙龙伊始,傅涛首先分享了中国水网研究院有关合同环境服务的研究成果。傅涛指出,“合同环境服务对我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不同的环境主体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中央政府来说,合同环境服务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环保产业的可行方式;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和解决短期资金困局的措施;对环境企业却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和创新商业模式;对金融机构则是一种参与环境服务的投资通道;对全社会来讲是一个实现环境服务的服务模式创新”。
当前,交易结构构建、环保责任主体及职能、投融资模式设计是合同环境服务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傅涛介绍,其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两个领域,一方面是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经验,即在政府的引导下,与国际国内机构开展市场化改革研究、推进项目融资试点和市场化项目案例。以水务和固废产业为例,自2000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的投资运营集团。另一方面是合同能源管理进入中国的发展模式,即通过示范项目引领,加大宣传力度和节能服务模式推广,在国家政策和金融领域的支持下,形成了行业标准及产业委员会,有力的推动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分析: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为合同环境服务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赵英民对我国合同环境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局面做了分析。赵英民指出,首先我国正在实现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环境保护由过去以污染物控制为导向,向以环境质量为考核为目标方向转变。其次,政府明确了在三类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中环境管理的角色:除个人环境问题需要居民自己维护以外,对于企业环境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企业生产活动要符合环境标准,没有能力治理污染的企业,要实现治污服务外部化,这一过程政府更多是监管者的角色;对于大气、流域治理等公共环境问题,政府则是甲方。再次,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已经促进了环保产业业态的发展变化,以污水处理厂的交钥匙工程和BOT模式作比较,后者比前者运行效率要高出30%。
面对目前比较齐全的法律、标准、监督监测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资金支持,赵英民强调,合同环境服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要素结合并运转起来,让各环节的作用点落到改善环境质量上,而不是支付在终端、设备上,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因此,以最终的环境服务效果付费的模式——合同环境服务,正适应市场的需求呼之欲出,而这破茧成蝶的关键在于合同环境服务框架的设计。
共识:合同环境服务框架设计
经过与会人员对政府、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的责任、合作模式等展开的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了合同环境服务框架设计的几点共识:一是构建合理的环境效益量化模型,环境服务通过对水气渣等的治理,实现了生态环境价值,其服务价值是溢出的,但重要的是如何把溢出部分量化,即环境效益的量化,并构建合理的量化模型。二是梳理并优化环境产业链,产业链是一个共同体,是产业生态系统,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流转做活,才能激活产业生态系统,因此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梳理并优化产业链各环节。三是政府角色的转变,应该改变政府直接规划投资于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环境治理模式,呼吁政府直接采购服务,实现与企业的互动。四是企业应该成为推动合同环境服务发展的先行者,不断实践,积累并分享经验,形成行业智慧和规范。五是要借鉴市政服务改革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经验,从污水处理或流域治理等某一行业的小区域服务开始先试先行,再向系统化解决方案迈进。最后,傅涛表示,会在环保部领导的支持下,形成一个专业的课题研究组,聚集环保行业各领域专业人士,对合同环境服务发展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研讨。
出席此次沙龙活动的嘉宾主要有: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技术处副处长张化天、技术处刘来红,广东省环保厅副处长王大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保局总工程师万军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朱武祥、国际节能环保协会节能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沈龙海、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美华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建源、新之地环保副总经理姚崑、中环水务原总经理、北京可汗之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卫华、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汤云柯、建信股权投资基金总经理袁圣尧、平安信托投资执行总监杨友春、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合伙人代维昭、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执行董事张丽珍、副总经理成卫东、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研究院肖琼等。
编辑:郑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