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3 09:37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牛沙沙、宋鹏霞、黄正鹏、曹斌
“双百跨越”垃圾焚烧标杆行动是一项旨在引领环境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升级进阶的重要行动计划。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共同策划和参与下,2023年9月1日,T/CSTE 0291.5—2023《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运营服务 “排行榜” 评价要求》重磅出炉,该标准旨在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治理结构、扩大社会效益,不仅要破解传统运营模式的瓶颈,更要将环保设施升级为连接政府、市场与公众的社会价值枢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目前,共有12家集团的30座电厂入围社会化排行榜榜单,其中17座领跑水平、10座优质水平、3座榜样水平,其中领跑水平电厂占比50%。为确保标准与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契合,进一步提高标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持续提高垃圾焚烧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E20环境平台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完成了该标准的首次修订工作,并于4月1日以新版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第四期“双百跨越”垃圾焚烧标杆比选活动。
当垃圾焚烧行业规模暴增的态势重塑城市能源格局时,一场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深层逻辑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截至 2025 年 1 月,全国 1049 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如同分布在城市血脉中的“绿色引擎”,以日均 117.9 万吨的垃圾处理量和 24852 兆瓦的发电装机,构建起城市固废治理的重要防线。然而,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行业正面临双重考验:既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环保标准迭代,更要破解公众对邻避效应的认知困局。
此时,《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应运而生,恰似为高速发展的行业装上了精准的导航系统。这一标准不仅是对当前 1049 座焚烧厂运营模式的系统性革新,更是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它以顶层设计的高度,将垃圾焚烧厂从单纯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升级为链接政府治理、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的价值枢纽,为破解“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失衡”“设施建设与公众认同错位” 等行业难题提供了破局之道。它不仅定义了垃圾焚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更以开放共享的理念重塑了城市与环境共生共荣的新型关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图景写下生动注脚。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的出台,标志着垃圾焚烧行业正从“单向治理”向“共建共享”的深刻变革迈进。标准主编牛沙沙(康恒环境西安高陵项目综合部负责人)指出,这一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革新 —— 它将垃圾焚烧厂重新定义为“城市绿色枢纽”,通过构建全链条开放体系,推动企业从 “污染物处理者”转型为“城市价值共创者”。
在实践层面,该标准创新建立了“开放场景 + 互动机制 + 价值网络”的三维模式:通过环保科普展厅的沉浸式体验、工业旅游线路的趣味化设计、开放日活动的常态化运营,将原本封闭的环境设施转化为公众参与的教育平台;通过设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建设“爱心驿站”、开展帮困慰老等社区融合行动,构建起企业与居民的命运共同体。以康恒环境西安高陵项目为例,其不仅打造了西北地区首个环保主题科普基地,更通过解决周边就业、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联合政府开展垃圾分类宣教等举措,形成了“技术领先 + 社会共治”的创新范式。
作为全球环境服务领军企业和该标准的主编单位,康恒环境以“卓越运营”为核心理念,以标准为引领,率先探索“环保 + X”多元化发展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升级为集能源供应、科普教育、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种“静脉反哺动脉”的发展逻辑,不仅实现了园区小循环与城市大循环的有机衔接,更将传统的垃圾处理服务提升为兼具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质量公共产品。随着该标准的推广实施,垃圾焚烧行业正迎来从“邻避”到“共享”的质变,为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样本。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版图上,两座“双百跨越”社会化标杆正以创新姿态重塑垃圾焚烧行业的价值维度。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主多点”战略的核心支点,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犹如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生态引擎,12 条国际领先的焚烧线以日均 9000 吨的处理量,年“吃干榨净”360 万吨城市生活垃圾。这座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焚烧基地,不仅以精细化管理构建起“目标 - 责任 - 制度”三位一体的运营体系,更通过职工技能比武、技术研发创新等举措持续提升效能,其“双百跨越”标杆项目的桂冠背后,是对“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极致追求。
在社会化服务领域,老港中心以“工业旅游 + 科普教育”的创新模式,将冰冷的焚烧设施转化为城市生态课堂,通过技术展示馆、生产流程可视化系统等载体,年均接待数万人次参观,成为公众理解垃圾焚烧价值的重要窗口。这种“无声的科普” 不仅消弭了邻避效应,更将企业发展融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肌理。
在青浦淀山湖畔,上海环境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正演绎着“无废城市”的生动实践。这座集固废处置、技术研发、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通过“焚烧 - 蒸汽 - 沼气”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可燃物焚烧发电、湿垃圾制沼、建筑废料再生的全链条协同,其参照市级科普馆标准打造的生活垃圾科普馆,以沉浸式展陈和定制化课程,年均接待超 10 万人次,让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的理念深入人心。自 2017 年入选全国首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以来,园区先后斩获“上海市优秀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双百跨越”社会化标杆企业等殊荣,构建起“技术领先 + 开放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双百跨越”评审专家宋鹏霞(上海环境品牌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这两座标杆项目的实践,不仅彰显了上海在垃圾焚烧领域的技术高度与管理精度,更是标准战略引领的生动注脚 —— 它以规范化的指标体系为行业锚定发展航向,既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中实现价值跃升,更通过标杆示范效应引领整个垃圾焚烧行业向标准化、社会化、价值化的更高维度跨越,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双百跨越”评审专家黄正鹏(三峰环境南宁厂副总经理)介绍,这一标准犹如精准的“行业坐标系”,为企业发展标注了新的价值维度。作为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指挥棒”,该标准通过设施先进性、管理规范性、排放控制水平、社会开放质量等多维度评估体系,不仅为政府监管提供了科学标尺,更为企业指明了从“达标运营”向“价值创造”跃升的路径。在三峰环境南宁项目的实践中,标准的引领作用体现得尤为显著: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作为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的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犹如镶嵌在首府生态版图上的“城市绿肺”,从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到科普教育的创新实践,从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到社会开放的常态化,标准的每一项指标都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标杆和行业范本。
该项目以日均 2000 吨的处理量,年复一年地为城市消解着生态压力。这座由三峰环境打造的社会化标杆工程,采用德国马丁 SITY2000 型逆推式机械炉排炉技术,以卓越的稳定性和低排放性能,构建起城市固废处理的绿色防线。自 2016 年投运以来,项目不仅成为东盟博览会展示中国环保技术的重要窗口,更以 3000 平方米的环保科普基地为纽带,架起了公众认知垃圾焚烧价值的桥梁 —— 从东盟国家环保使节到国内各类参观者,年均数万人次的实地探访,被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荣誉,正在重塑公众对垃圾焚烧的认知边界。
当 2025 年的时代钟声叩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第四期“双百跨越”垃圾焚烧标杆比选活动即将在行业翘首中拉开帷幕。作为这场年度盛事的核心评判标尺,《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运营服务 "排行榜" 评价要求》标准正以其前瞻性的指标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新的坐标。在“运营为王”的产业变革浪潮中,这既是一场行业的自我革新,更是一次向社会的庄严承诺。期待行业同仁以标杆为引领共筑发展生态,媒体朋友以舆论为纽带传播绿色理念。让我们共同见证:在“双百跨越”的舞台上,以标准为帆、以创新为桨的企业,如何书写垃圾焚烧行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时代答卷,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此刻,千帆竞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唯有奋楫者方能率先抵达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