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374-93 1993年5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3年12月1日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航天推进剂对水环境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使用推进剂的废水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也适用于使用肼类、胺类燃料的单位。 2 引用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6920 水质 pH值的规定 玻璃电极法 GB 7479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 GB 7488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889 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13197 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4375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GB/T 14376 水质 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GB/T 14377 水质 三乙胺的测定 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GB/T 14378 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3 技术内容 3.1 排放去向 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不得排入GB3838中IV、V类水域和GB3097中三类海域以外的水域。 3.2 标准值 3.2.1 1993年12月1日以前立项的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按表1执行。 表1 序号 |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 1 | pH值 | 6~9 | 2 | 生化需氧量(BOD5) | 80 | 3 | 化学需氧量(CODCr) | 200 | 4 | 悬浮物 | 250 | 5 | 氨氮 | 40 | 6 | 氰化物 | 0.5 | 7 | 甲醛 | 3.0 | 8 | 苯胺类 | 3.0 | 9 | 肼 | 0.1 | 10 | 一甲基肼 | 0.2 | 11 | 偏二甲基肼 | 0.5 | 12 | 三乙胺 | 10.0 | 13 | 二乙烯三胺 | 10.0 | 注:标准值为一次监测最大值。 | 3.2.2 1993年12月1日起立项的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的企业按表2执行。 表2 序号 |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 1 | pH值 | 6~9 | 2 | 生化需氧量(BOD5) | 60 | 3 | 化学需氧量(CODCr) | 150 | 4 | 悬浮物 | 200 | 5 | 氨氮 | 25 | 6 | 氰化物 | 0.5 | 7 | 甲醛 | 2.0 | 8 | 苯胺类 | 2.0 | 9 | 肼 | 0.1 | 10 | 一甲基肼 | 0.2 | 11 | 偏二甲基肼 | 0.5 | 12 | 三乙胺 | 10.0 | 13 | 二乙烯三胺 | 10.0 | 注:标准值为一次监测最大值。 | 4 监测 4.1 采样点 肼、一甲基肼、偏二甲基肼、三乙胺、二乙烯三胺的采样点应设在车间或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其他污染物在总排放口采样。排放口设置永久性标志。 4.2 采样频率 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 4.3 测定方法 本标准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按表3执行。 表3 序号 | 项 目 | 测定方法 | 方法标准号 | 1 | pH值 | 玻璃电极法 | GB 6920 | 2 | 生化需氧量(BOD5) | 稀释与接种法 | GB 7488 | 3 | 化学需氧量(CODCr) | 重铬酸盐法 | GB 11914 | 4 | 悬浮物 | 重量法 | GB 11901 | 5 | 氨氮 | 纳氏试剂比色法 | GB 7479 | 6 | 氰化物 |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 GB 7487 | 7 | 甲醛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GB 13197 | 8 | 苯胺类 | N—(1—奈基)乙二胺偶氨分光光度法 | GB 11889 | 9 | 一甲基肼 |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 GB/T 14375 | 10 | 偏二甲基肼 |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 GB/T 14376 | 11 | 三乙胺 | 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 GB/T 14377 | 12 | 二乙烯三胺 | 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 GB/T 14378 | 5标准实施监督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建设司联合提出。 本标准由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志通、王兰翠。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