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22 09:43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时光飞逝,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在“2024年固废战略论坛” 上不禁感叹,犹记四年前首次登台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情景仿若昨日,而如今四年已然过去。在这期间,固废行业历经变迁,逐步从黄金时代褪去光环,度过了不止一个寒冬。
王瑟澜
01寻周期定位,顺环境之“势”
古人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这句话强调了顺应时势的重要性。现今,固废行业已迈入全新变革时代,步入崭新发展格局。
针对行业当下的形势,王瑟澜提出了三个“顺应”:
一是顺应经济形势由“工程时代”转向“运营时代”,当下整个行业已步入以运营为核心竞争力的全新发展阶段,运营能力的强弱将更为直接地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
二是顺应政策调整由“全力进攻”转向“攻守兼备”,115号文的出台也宣布PPP模式进入了2.0时代,国企不能再购买“一手房”,只能买“二手房”。
三是顺应行业变化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污染防治要求不断提升。企业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与支撑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通资源化环节,在产业链上下延伸,向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拓展。此外,绿证交易、碳交易等绿电碳减排交易模式逐步清晰,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机遇。
02应行业变局,择发展之时
在探讨企业发展战略时,第二增长曲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应该秉持耐心还是大胆的态度呢?就地方国企而言,王瑟澜认为,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去遵循与适应,但在技术研发与革新的维度上,必须要有大胆突破的勇气与决心,以此来谋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究竟应选择内卷还是内生?固废处理行业,也需要在激烈的内卷竞争环境下实现内生成长。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提高战略执行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与经营效率,进而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博弈与合作的维度上,王瑟澜早在四年前便已提出“深耕是发展的基石,合作方能实现共赢”的理念。当下,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呈现出行业内部、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趋势。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一次性、短期的合作,走向了长期、深度、共赢的合作。如今市场愈发倾向于寻找业务复合性强、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03育新质生产力,谋转型之“机”
以技术为内核 ,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
聚焦资源循环利用,开展资源循环技术的研究,打造固废资源化绿色新质生产力。比如,推进飞灰资源化技术,探索污泥资源化,农牧固废协同资源化路径,推进湿垃圾资源化探究等。特别是上海提出二次废物由“填埋”向“近零填埋”的发展变革,上海环境在低温解毒、中温烧结FAST、高温熔融三方面进行了循环技术研究储备。
以管理为内核,塑造精细运营“新模式”
王瑟澜表示,上海环境在运营模式上以管理为内核推进降本增效,精细运营 “新模式” 有着多方面的体现,涵盖大厂带小厂、推进片区化协同、积极拓展固废来源、开展节能技改以及实现智能控制辅料等。
此外,上海环境近两年还精心打造了多个专业数字化平台,包括一般工业固废智慧管理平台、上海医废全流程服务数字化平台、污水厂节能管家平台、固废碳管家平台、焚烧厂智慧评价等,切实展现出其强大的运营优势与价值。
以业务为内核,打造绿色低碳新生态
在低碳领域,上海环境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发布低碳方案、开展碳普惠活动、开展绿证绿电业务,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打造的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今年进一步提升园区能源、物质协同、循环水平,实现能源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在2024年6月5日举办的六五环境日活动中,天马园区凭借卓越的表现与突出的成果,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单位获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上海正全力打造无废城市,上海环境也积极投身于无废集团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在超大型污水厂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打造“储能+光伏”示范案例,实现污水处理绿色化和低碳化,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自主性。在热电联产方面,对外稳定供应蒸汽,同时向周边区域供水、供沼气,有效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循环共享。此外,还通过无废协同增效策略,成功构建危废内循环体系。
上海环境高度重视与业内同行及专家的合作交流,积极致力于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一方面,着力搭建联合技术研发平台,全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互补,广泛开展各类论坛研讨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市场合作机制,深度互享资源信息,开展资源与资本层面的合作。
展望“十五五”,王瑟澜认为,企业唯有稳健经营、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从工程主导时代迈向运营为王的关键转型期,我们需要沉稳应对、砥砺奋进,实现稳健发展与持续成长。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