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9 09:47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03新生水厂
新加坡有100多家水务公司,凯发是靠膜技术科研领先的佼佼者,也是支撑政府建造污水再生回用项目新生水厂(NEWater)的主力。
凭借着膜技术的优势,凯发为新加坡的第一个新生水厂——勿洛新生水厂供应和安装了超滤、反渗透以及紫外线消毒系统。
2002年12月,勿洛新生水厂顺利完成调试并开始运营。随即,新加坡的公共事业管理局(Public Utility Board,PUB)就将实里达新生水厂的工程授予了凯发集团。
与勿洛新生水厂不同的是,凯发集团这次获得的是工程总包合同,负责包括建筑工程在内的整个工厂的设计和施工,整个总包合同的投资总额高达2780万新元。
实里达新生水厂建成于2004年,日产水量为24000立方米,是新加坡第三家新生水厂,也是凯发集团在新加坡承建的第二个新生水厂。
还有一座克兰芝新生水厂差不多和勿洛新生水厂同期投入使用。
另有乌鲁班丹新生水厂是由另一家本土公司吉宝西格斯进行投资、设计、建造及运营,2006年年底水厂建成,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新生水厂(占到新生水总供应量的50%以上)。
这四座水厂是在2002-2006年间建立的,均采用PUB推荐的技术路线,运用DBOO模式,公私合营建设。其成功使新加坡政府意识到,由NEWater带动的环境与水务行业不仅在技术上有望解决困扰其多年的供水安全问题,还有潜力从国家层面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紧接着,樟宜新生水厂于2008年建成,2009年6月启用。这个规模达到23万立方米/日的新生水厂就和凯发无缘了,由新加坡最大国有企业淡马锡控股公司旗下胜科工业集团投资1.8亿美元建设。
2014年10月,北控水务及新加坡的联合工程公司联合中标樟宜二期新生水厂项目,这是新加坡首个由国外公司主导的PPP项目。经过两年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12日通过了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验收。
这个新生水厂以惊人的融资速度和创新的融资方式、优先降低运行成本,让新加坡政府和本土企业耳目一新。据知情人士称,这个项目的成本及报价也深深地刺激了新生水厂的鼻祖凯发公司。
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水网记者应邀参观了新加坡克兰芝新生水厂,在新生水展览馆里,了解到“新生水”是各种污水经高科技处理后,净化提取出来的可直接饮用的水。“新生水”是新加坡人的骄傲,被视为是新加坡突破国家生存困境的活水泉源。
04海水淡化
除了再生水回用项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新加坡的几个水务企业都同时涉足海水淡化项目。而这个城市国家的第一个、第二个海水淡化厂也都是由凯发建造的。
1998年,新加坡开始探索海水淡化。2005年9月,新加坡首座海水淡化厂新泉(SingSpring)正式启用,每天可生产13.6万立方米的淡水,标志着新加坡拥有了第四个水龙头。2013年,第二座海水淡化厂大泉海水淡化厂竣工,每天可生产淡水31.85万立方米。
这两个海水淡化厂当时的规模在世界上来说也是出类拔萃的。
2018年,第三座海水淡化厂大士海水淡化厂正式投入运作。这个厂由新加坡大士能源(TP)与新加坡新科海事(STE)按60%、40%股权比例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日最大饮用水产水量为13.7万立方米。
2017年开始兴建的吉宝滨海东海水淡化厂是新加坡第四座海水淡化厂,2020年6月29日投入运作,并于2021年2月4日正式开幕。这是该国第一座大型双模式海水淡化厂,简单来说,它能在雨量充沛时处理来自滨海蓄水池的水,旱季降雨量不足时则可抽取新加坡海峡的海水进行淡化。
到2023年4月17日,新加坡的裕廊岛海水淡化厂开幕,成为新加坡第五座海水淡化厂。
由凯发开启的新加坡海水淡化项目序幕,自2013年后却逐渐与凯发无关,因为那些项目出现时,凯发已自身难保,无力参与竞争。
但此前,除了新加坡的两个项目,凯发在中东、北非等区域也获得了数个海水淡化项目,而且规模都是创记录的。
如2009年建成的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设计的海水处理能力为日产10万吨,是当时中国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厂。
如2014年底正式投运的非洲规模最大的海淡厂——淡水产能为50万立方米天的阿尔及利亚马格塔(Magtaa)项目,内配有世界上最大的超滤预处理设施。
因为新生水项目、海水淡化项目的成功,凯发以新加坡为根基向海外发展,膜产品应用于全球400多个地区的1300多个项目,集团员工遍布于亚太地区、中东、非洲和美洲。
大泉海水淡化厂
05决策失误
海水淡化业原本就是资本密集行业,凯发2000年后的几年里急速扩张,突然成了全球海水淡化行业的巨人,也因此忽略了这个行业可能面对的风险,过度扩张埋下了债务炸弹。
2000至2010年代初,凯发建设新泉海水淡化厂和大泉水电厂。水是新加坡的战略资源,海水淡化因此成为凯发的金字招牌。凯发凭着它走向了巅峰,但也因此跌入谷底。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