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0 09:47
来源:中国水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李克强同志生前高度重视生态环保治理工作,曾多次发表建设性讲话。
2023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2021年9月3日,李克强3日以视频形式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李克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二是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三是强化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均衡、绿色、可持续复苏。
2020年9月2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
要结合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我们的环保产业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抓住重点领域,鼓励更多企业积极投入攻关,同时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总理说,“这既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双赢。”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他同时要求,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2018年6月13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既要顺应人民群众渴望蓝天的期盼,又要保障广大基层群众正常取暖等最基本的民生,要统筹兼顾好两个民生。”大气污染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反映出来的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要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下大功夫,要从源头上重点防控防治。“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执法不力的必须严肃追究。”
2017年,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李克强对环保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
要积极推进环保领域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环保责任,严格环境督察和执法,切实提高监管成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他表示,要着力推动大气、水、土壤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长时间、大范围雾霾问题,要科学深入开展成因、成分等分析,借鉴各方经验,采取更有力度和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取得更明显的治理成效。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5年3月1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会见采访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2014年9月9日,李克强与中外企业家对话
治理污染与稳定增长之间确有矛盾,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我们已确定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让新兴节能环保产业“跑赢”落后产业。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2013年07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谈到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一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二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三要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四要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健全法规标准,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五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